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写生
文/何海霞
这几天我脑子里在想几个问题,一说学国画,必须要学习传统,有人说我传统底子深,有功夫等等。对大家不同的水平我也都不太清楚,总的来说有一点我要指出来,大家为什么那么爱画,为什么喜欢画画,我想提出这个问题跟大家讨论。
丨何海霞(—)丨
一个人为什么别的不干,就喜欢画画,我们还要把这句话加以解读,你喜欢哪一种画,有人说何老师我就喜欢山水画,但是山水画里面的含义就多了,你说喜欢哪儿,你喜欢青山绿水,喜欢优美的地方,喜欢从色彩等各方面来描绘名山大川等等,另一方面的人喜欢抹两笔,山水也好、花鸟也好抹两笔,觉得挺痛快、挺洒脱。看人家洒洒落落的,就觉得自己也来做一个爱好者,那是要走很多的弯路。因为什么呢,首先他启蒙的着眼点不太明确,我们说学画画不是消遣,是一个很科学的问题,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我们现在先不谈绘画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们就说要学习绘画必须懂科学。
以我个人来说,有人说学国画你必须先得临摹,你不临摹画,你不临摹传统你怎么能够入手学国画呢。
我从事这个工作到现在58年,我走过的路比大家长,可以说有二三十年的弯路,一半的弯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懂得了艺术的规律性和它的正确途径。以前我干什么?我以前是临画出身,临宋元明清各家各派,都是临真迹,我是这么出身的。那么说你有这样一段很长时间的临摹,你就应当如何如何了,也不见得,我跟大家谈千万不要太迷信临摹画。我们现在要谈什么呢?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也叫又快又好,怎么做呢?国画也有它一套造型的规律,你要懂得这套造型的规律,不是只知道练笔、用墨、用各种颜色。我几十年所走的路,现在我回过头来一看也没那么神秘。
△何海霞《华岳清秋图》
纸本设色96cmxcm年
我们要打开中国画的堡垒,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什么叫传统绘画?
国画是传统绘画,这是一般的概念化的说法,没有说到实质,我要说的是,国画有创作的规律,同时有笔墨,有用笔用墨的功夫,国画有一套构思,有一套表现方法。我们学习画画,往往局限在一谈就是怎么用笔,是中锋还是侧锋,还有湿墨、干墨、烘染,只谈这些,这是在我们前进过程中的第一个弯路。我们要分析传统,哪个是优秀的传统,哪个不是优秀的传统。我现在在这里跟大家讨论,大家可以提出问题来,我看这就是传统。哪位同志说我懂得“传统”俩字,也可以讲讲让我们听听,我们可以讨论。
我说优秀的传统富有创造性,有它独特的对生活的认识态度,这是师法于自然,是来源于生活,这是我们中国绘画最早的一个传统。
来源于生活,不是形式主义,不是沿袭模拟。我们说在绘画当中找出一条脉络来,这个脉络是什么,他的爷爷、他的儿子,一直到他孙子,一辈传一辈,是传承下来的,可是最原始的这个仿造人,他是从生活这个根里出来的。从历史上来看,有几个卓越的创造型画家,他们是把生活变成了艺术的创始人,其实这种人我们现在也还有,虽然不成熟但是也有。你如果看文徵明、沈南田、唐寅的画,你一看就是刘松年、李唐这一个脉络的画,四王很多的绘画是有董巨的东西,从董巨一直到元四家都有。所以绘画要是追本刨根的话没有什么,也就是那样,但是有一点,最古代的画家是忠实于生活的,这是我们的传统。比如某一位画家,在太行山里面把所有的松树都拍下来了,这是什么,说明他忠实于自然,他非得要把千变万化各种姿态、各种风貌的东西一一描绘出来,这些是概括生活,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他就不可能有创造。
另一方面我们说国画当中还有一个传统,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话的道理就是客观跟主观的统一,客观上这就是一块石头、这个山、这个环境,但是我主观地把它创作出来,这就是主客观的统一。拿写生来说,往往我们的同志,还有一些爱好者,一到哪里去,就是自然主义,都是如实地描写,描写回来以后把速写重新组织、重新放大,这个不行,没有中发,没有通过内在的东西去升华,只是把速写放大是不成的。因为速写放大就是把自然的东西直接搬到纸上,是这么一个过程,而不是融化的过程,没有升华的过程,把自然变成艺术的孕育过程是很重要的。
△何海霞《华岳柱天》
纸本设色96cm59cm20世纪80年代
另一方面我讲一下要怎么理解应物象形,我们说画人物画讲究画素描,画风景画,讲究写生,对着画,或者临摹,这都归纳到应物象形,有一个东西我画出来就要像它,要达到这个程度。但是现在我们这一门的功课大家不一定都能领会,可能有大部分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要给大家说这一句话呢,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画,对生活物象的理解不是那么很深,大多很肤浅,在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这一点上,我们还要多体会。另外怎么去表现生活,我们还要强调笔墨,如果你没有笔墨,你怎么观察,怎么细致都不行。怎么相应地把笔墨运用起来,这一点是有它的一套规律性的,这就是我们传统的笔法。
学国画是要画素描,还是可以不画素描,我是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我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说素描不等于细描,素描是学习造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有时候看素描展览,我就认为素描也可以单独成为一种形式,素描是理解物像的一个必要过程,你没理解你怎么画素描,你不理解它的本质你怎么能够把对象刻画得那么好。国画当中没有素描,但是有白描,有的同志白描的功夫很好,从线上、形上都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但是我们怎么能够把它上升成为我脑子里的东西,成为我的一个腹稿,这是形象思维,也是我们传统的东西。中国画不完全是稿子,不是小稿放大稿,而是通过自己的记忆表达出来。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有一个同学,我们先生让他画白描,画白描荷花,天天画,有一次老师不在家,也没有给他纸,他跟我借纸,还说天天让他画这个白描有什么意思呢,我看着怪可怜的,就给了他一张纸,我说你画粗的,他画了一个四尺对开,画完了我赞叹不已,他把莲蓬、花头、叶子的转折、河塘的气氛都给画出来了,而且不是写实,完全用写意的办法画出来了。人家什么稿子也没有,大笔抹出来以后就把画画出来了。
现在让我谈经验的话,我说画画要画自己熟悉的事物,大家可以自己实验实验,你给我画一朵菊花,你给我画一只鸡,这都是每天我们院子里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一说画就挠头了,院子里就有鸡,菊花也就在那,但是他画不出来,因为他不熟悉它们。我们要学画,前进的道路上一个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对生活观察得不细致。好像有案子、有环境,拿起笔这才算你在画画,那我们没有案子、没有环境时,我们是不是画画的人。如果大家真是能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今后的国画发展就会是不得了的。我说这么一套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大家考虑考虑。
一个人得观察周围的生活,从早晨一直到晚上,除了睡觉以后,睡觉以前脑子里还是在浮现今天白天所见到的东西,没有这些生活你画不了画。记得有一次我们从西一路回来,就在易俗社门口,树的影子有的在墙上,有的在地上,我们细细观察,都是立体的,整个树干在大白墙上,大黑点是叶子,我说这不就是一个活的芥子园吗,为什么我们画山水的人就不注意这些事情呢,为什么我们非得画祖上的东西,好像只有画谱上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们老吃别人的现成饭,而不是自己去观察、体会、分析、概括,形成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再说一个例子,画竹子,一画竹子就翻阅别人的画谱,公园有竹子,你为什么不去观察。我说一点窍门,一个人只要你研究一点研究深了,你就必有独到之处。但是有的人不行,不愿意那么做,总是把别人的竹子变成自己的,由小放大,东搬西凑,你没有把竹子细致观察,你没有把竹子春夏秋冬枝叶的结构研究清楚,只参考人家的艺术效果,没有生活上观察的深度,也是不行的。
△何海霞《黄鹤山樵笔意》
纸本设色cm68cm年
我很不同意所有的学生都学叶老先生画的金鱼,因为什么,养金鱼很容易,你弄个罐子也好,弄个玻璃缸子也好,你买条金鱼,你自己观察,为什么非要画成叶访樵的金鱼。我并不是贬低叶老的艺术成就,而是说学习的人,如果总是这样,我们的艺术就不能发展,我们自己的艺术永远停滞在别人的脚印上。
我跟大家提出这一点来,总括起来不外乎看你细心不细心,看看你是急于求成,还是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我认为这是窍门,窍门就是让你先专一门。
我别的不会,我就会画竹子,我就会画松树,我就会画菊花,我就会画小鸡,就会画鸭子,就会画我周围常见的东西,你要是真的钻深了,钻的时间长了,可以说也就能无所不画了。如果你真能画好小鸡仔了,鸭子你也就会了,鸟你也会了,它们有共同特点;你要能把一种长叶子画好了,任何长叶子你就迎刃而解;你能把细瓣画了,什么牡丹、月季都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同事能够在每天生活的时间里,细心观察我们自己周围的事物。
有人说这个写生怎么写,传统当中是包括这些来源于生活的东西,那么这个写生怎么就是写不了生,我说这个写生啊,分几种写生,你画山水的时候,你没见过山,你没法写生;你到公园里头,一看树是绿的,水漂亮树也漂亮,自然景色首先把你给吞没了,你也写不了生。我跟中央美院的几个年轻人出去,一到那学生就惊叹不已,这简直是桂林,简直是哪儿哪儿,天空是怎么个颜色,树是怎么个颜色,水是怎么个颜色,到那就傻了,不知道画什么了,这就是被自然所吞没了,没有科学研究艺术。如果你能有科学研究艺术的态度,到生活当中去一次不要贪得太多,要一星一点地吸收,这次我就把桃树细致观察,或我把柳树观察细致。我们观察生活的时候不仅仅观察它自然浮现的面貌,更要深入研究对象的性质、性情、趣味,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一幅山水画有限的画面上,要有生动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它为主,其他东西为辅,但是我们往往在写生的时候,最注意大山,只注意远山,只看到云彩,或者只看到松树又不看见山。有的同志、同学说要到华山去,我说你还没到华山我就知道你画出来的华山是什么样子,你没到临潼我就知道你临潼的构图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我敢下这种断语呢,就是因为你观察能力有限,你不可能另辟一条蹊径,另走一个路子,另外用极特殊的方法把自然概括下来。
△何海霞《锦绣山谷》
纸本设色cmcm年
所以我们怎么写生?
必须要记,具体的东西要深入分析研究,假如我说同志们你给我画棵柳树,有人就挠头了。我现在有的时候是写意跟工笔相结合,什么叫写意,什么叫工笔,什么叫细,什么叫粗,这并不是指笔的粗细,你说齐白石的画算粗画还是细画。有人还说过这一句话,你看可笑不可笑,他说何老我现在画别的画不了,我画点齐白石的还差不多。我说把齐先生的画、叶老师的画描摹两笔,就觉得像不像了,其实是把齐老师和叶老师的画都简单化了,好像写意画几笔就够了,叶先生也是画过白描画,齐先生更不用说了,你看看齐先生刻画得那么生动入微。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可能有他那个功夫,就因为我们的眼睛放得太大了,都是望远镜而没有显微镜,没有一个显微镜观察事物你就不可能细致。我有一次跟石鲁到陕南去,他用了望远镜看那个秧田,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回去一个人买一个望远镜,我是当时得到一点启发,用望远镜看,春雨过后秧苗出来,底下有二三寸的水,小蝌蚪在里面乱游,秧苗在风中动荡的那么一种感觉,看得很细致。我说就把这么一个局部画出来,既有自然的美,同时里面还有生物的美,你看了后给出画面什么美妙的句子都可以。我为什么说这个,这就是观察事物,没有一个生动形象在你眼前浮现,你怎么能画出生动的东西呢?我们画山水,有时候画点草、画点倒影、画点浅滩,或者画点激流,你没有细心观察你怎么能画出来呢,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今后怎么样对待客观生活,怎么去细致地观察这些自然的形象,是我们今后研究绘画时要考虑的。
我是画山水画的,我绝不想我画山水大家都画山水,我没有这种意思,但是我要提出来山水画跟花卉、花鸟、人物画在这些问题上是统一的,不管你是画什么的,都应当要想到这些。因为画山水的人有一样,他们观察事物,观察整个环境的时候比一般画花卉的人看得宽、广、深,也不是说画花卉的就不那么去观察,主要是画山水的相对来讲有一个很宽广的视野,所以他看自然的时候就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
关于写生,我想不管我们在城市里,还是在农村里,就要随时、不断地以搜集素材的方法去写生,千万不要是一写生就由远山到近山,由远处到近处,是所有的应有尽有,整个一个照片缩小,千万不要那么画画;那么画画,画出来的速写我认为没用。怎么才能够把写生搞好呢?比如现在树叶子还没有长出来,你走在街上也可以写生,这个写生不是拿铅笔写生,是观察,你不仅仅研究树的枝干的结构,还要研究四个季节树上不同的变化。初春拿杨树来说,开始出了一个苞,过几天又出了几个絮,然后变绿,然后整个张开,你细致观察,你就能体会出来时间、地点、气候、早晨、晚上,就能把不同的变化在一个具体的杨树上都体现出来。
我记得有谁画过一个出苞苞的杨树,确实很单调,但给人一种感觉,春天到了。你如果是粗枝大叶,你就画不出这个东西,你会认为杨树没什么可画的。现在画画的人,特别是在城市里头,觉得没什么可画,我得下去,去沣峪口、林区、华山,去了那以后还是张皇失措,不知道画什么,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习惯问题。我们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是没出去也在画画,走到哪画到哪,要抓具体,一定要抓具体。我说个大话,当前有些画山水的,可以概括整体的一个面貌,但是具体的东西画不了,现在全国都有这样的现象,我不认为好,我说的话很狂,因为什么呢?往往大家着眼点在山川之美,苍苍茫茫的,瀑布也好,流泉也好,倒影也好,远山也好,着眼点都是这些东西,而没有进一步看到崖边、山路等这些边远的地方。有兴趣搞山水画的同志,到山里不要只考虑山头,因为动人的地方不是山头,而都是在小的取景上,甚至于路旁的石头、路旁的小草。树根跟土的关系、水的姿态,你要很深地记忆这些东西,这对我们画山水画有很大的帮助。你光学古人,有些古人的画不是那么高的,他也是沿袭别人的成就,不是师法自然,现在我们又沿袭他,怎么能提高。所以说写生,我想要从局部细微的地方去观察,这种观察法不仅仅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也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个叶子长长的竹子,我们的先生问我这个竹子底下是几节呢,他记得很清楚,而我们那时候就都很茫然。
△何海霞《密云水库》
纸本设色cm69cm年
使铅笔好还是毛笔好,这根据个人的习惯,根据个人的条件,有人非要使毛笔,有人非要使铅笔,都可以。
我说是用铅笔写生,大家能不能拿铅笔当毛笔用。有些学院派的人写生,到哪一观察就是地平线,地平线以上,地平线以下,我们可要注意这一点。其实很多的写生都是虚的,都是主观的创造,不会有哪个观者问你站在哪儿画的。所以写生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你自己重新构思构图的过程,这个时候就是创造,并不是到家了才创造。当年我们先生写的速写,我过去还留了几十张,“文化大革命”当中都烧毁了,就几根或十几根线条,像峨眉的山顶就是几根线条。现在说到画华山,有人说我你的华山简直画得很熟了,我画华山是我自己创造的华山,你们在哪个地方也找不着,因为什么,我随便摆的构图,但是我有一个主要的构思,就是考虑这个主题思想,我们要表达什么。
同时还有题材与主题的问题,同样一个题材但是不一定一个主题,都是华山,你能画出华山多少种样子,同样一棵柳树你也能够画出几种柳树的样子来,不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主题的变化。你画丘陵,就有丘陵的身影,你画初春的柳树就有初春的气息,你画农民的柳树就有农家的意境。所以画画的话,一个品种能表达出来很丰富的内容,不要都是概括的普遍性内容,也要有它的偶然性的内容。大家现在能不能就画一种,我就钻柳树,我就把老槐树先吃透了,很多人吃不透的。
我们知道通过写生怎么认识生活以后,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方面我再介绍一下。
我们画山水的,到山里面去写生,就先攻树的根,画人物的,我就先攻手,或者我就是攻面部眉眼,攻体型,你得先一步一步地攻。我是希望我们搞写生先从局部上研究,这样才能扎实,要不然似乎都有又都没有,什么也抓不到。我们现在一步一个脚印去前进,比如画松树,人家问你的松树是哪儿的松树,黄山有黄山松树的特点,华山有华山松树的特点,但是我们先不具体,我们要抓住松树共同的规律,怎么美怎么画,要画出松树的性格,画柳树也要画出柳树的性格来,这就必须有一个很长时期的细致观察。我们具体的东西比他们画得好,长安画派就是把别人没意识到的东西我们意识到了,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要多想想,不光是怎么拿笔,怎么用墨,还要考虑到哪一点是最传神的。说话要精炼,画画要概括,有人开会发言,把篇幅拉得很长,开始占了很长时间,最后中心意思就几句话,写生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写生往往耗费的时间长,一画就是一个钟头、半个钟头,其实写生不一定花那么长时间,我是主张画得更精炼些,这才是写生。你画那么细没有用,十笔、五笔就能解决问题,你何必三十笔、二十笔刻画呢,写生并不用画那么细,要的是准确,你把整个神态、姿态抓住了,那就是莫大的收获,像赵望云的速写,石鲁的速写,都是这样。不要在画速写的时候就考虑到笔法。学院派的速写真成问题,有的人可能认识到了,有的可能没有。其实你理解以后并不见得很难,我说的比较零乱一点,但是有一点就是要细致,就是要通过我自己的观察,能一下把它概括起来,不是非得这个比例跟那比例完全一样,不是那么画的,重新创造,但是还是它。
我现在有一种个人偏见,对于黄宾虹的画,大家现在要做研究,但是不能做学者,完全地去学习他。因为要达到黄老这方面的修养,大家差得很多。黄宾虹的速写我看着很好,但是他的画实在不能说,我是拆黄宾虹的台,他有的画是不了了之的。如果在全国学黄宾虹的找出若干人,有人容易达到他的效果,他毕竟还是出于古人的东西多,出于自然的东西也有,有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但是并不多,当然我说的这个话可能不太准确。另一方面谈石鲁的写生,有人认为石鲁的画好学,我就来这几笔,其实石鲁是非常细致的,画得非常精美,他能抓住形、神,他抓得很准确,特别是在神上面。他很细致地观察默绘于心,他是完全凭脑子记。石鲁的绘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系从何海霞先生年在陕西国画院中国画研修班为学员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节选自蔡亚红编著《讲座:陕西国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导师讲课录》,三秦出版社年9月版。)
《国画周刊》主编郑伟斌
来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