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工艺自诞生起,始终以线性的轨迹向外传播。从两河流域诞生后,发展到古埃及,随后从地中海沿岸又传播到西亚、中亚,途径中国后继续东传到日本等地。珐琅工艺自落地后在都结合着本民族的艺术特征,比如,埃及地区的珐琅工艺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主要是多应用了黄金等贵金属,珐琅作为彩色装饰物的状态呈现。而后期到了罗马等地,珐琅多以“装饰画”的形式出现,并较多的表现宗教题材,到了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珐琅工艺中的画珐琅工艺得到发展,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广州,为中国珐琅(景泰蓝)工艺注入又一新的工艺种类。
珐琅工艺的传播与中国景泰蓝
随着中西方文化沿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商品贸易也不断得到发展。两汉时期,中西亚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张骞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开拓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形成了前古未闻的盛况,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一直从两汉时期持续到唐代,造就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盛唐文化。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中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从国内文献中可寻得一二关于景泰蓝的记载:南宋(一)顾文荐所著的《负暄杂录》中载“予得一瓶,以铜为胚胎,傅之以革,外为瓤棱,彩绘外国人之奇形诡状,却似琉璃,极其工巧,不知何物,闻是蒯宾国物,更当质于博识者。”这里所描述的铜胎上有似琉璃之物,应当就是12-13世纪,即中世纪以基督圣徒为纹饰的金属胎珐琅。
历史进入十五、十六世纪,期间,人类处于不断的地理探索之中,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三者密切相连,此外,不仅中国渴望西方的相互交流,西方世界受罗马教皇委派的马可·波罗的游记使一批人向往十分迷人的东方。所以,欧洲渴望得到通往东方的商道,中国渴望取得海外的朝贡贸易,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形成了空前的盛况也就不难理解了,器物的交换也成为了可能。实际上,在丝绸之路的北端,还有草原之路的开通,南端,还有海上丝绸的开通等等,所以说,丝绸之路并不是线的概念,而是“网”的概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考察珐琅的遗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