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素来有爱牛、崇牛、尊牛、祭牛、拜牛、敬牛的传统与习俗。

先秦时期民间流传《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牛在农耕中有着广泛运用。

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写道:“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牛以及马、羊、猪等乃是重要的社会财富。

牛寓意善良、敦厚、勤劳,财富、吉祥;牛文化通过各种神话、绘画、佳话、诗词、歌赋、风俗、典故等广为流传;中国民间风俗有“打春牛”、“鞭春牛”,历久不衰。

牛的形象家喻户晓,和牛有关的文化作品,也不计其数。

朱炳仁铜“欢乐五福牛”|手机淘宝:松兰铺子

唐代李白《咏牛诗》:“此石巍巍活像牛,山中高卧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宋代王安石《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历朝历代的诗人都有脍炙人口的咏牛诗,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喻为牛,赞颂牛的勤恳忠诚,无私奉献。

朱炳仁铜“欢乐五福牛”|手机淘宝:松兰铺子

不仅诗人爱写牛,画家亦尚牛。

唐代宰相韩滉《五牛图》,堪称一绝。《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