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现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后与赵望云共同开创长安画派。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从石鲁的艺术创作经历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宜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画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

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木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刘骁纯)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美术界所公认,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在以他和赵望云为核心的“长安画派”的兴起。

“长安画派”的创作思想基础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石鲁本人长期的艺术创造与探索是离不开的。而石鲁对于“长安画派”精神实质(“不断探索”)的高度概括则道出了山水画创造的本质。另一方面,石鲁针对陕北和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创造出了”黄土高原皴“的笔墨表现形式,在表现地域风貌和艺术形式上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面貌和语言方式。

在石鲁的艺术创造和思想中,他也有着相当多的精辟论述来看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他认为“真正的发扬传统必须首先继承传统”,…首先是把自己看作民族传统形式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但是也主张以批判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

在怎样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石鲁认为“我们学习传统不仅要学习一家一派,或一个时代,我们要学习的是整个民族艺术的规律性。……既包含有主观,也包含有客观,这就是传统的规律性。……·既然能成为规律性的东西,他就长期得不断反复地被证明着。”如果说石鲁早年的作品是时代政治的反映,那么晚年的花鸟大写意就是他回归个体的人生写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