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态而具众美”。近现代以来,堪当此誉的,非弘一法师(李叔同)莫属。“见我字,如见佛法。”被后世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的弘一大师如此自信地说道。弘一法师有这样造诣,写成他那样的字要经大繁华、大悲忧,达于大平静、大欢欣。
最近拜读近现代教育家经亨颐先生的作品,恬淡、简净的画面,不禁让我联想到弘一法师的书法。
经亨颐作品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人物,经亨颐长李叔同3岁。二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于东京,成为“艺术之交”。年,两人同时毕业回国,经亨颐继任浙江两级师范(年更名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务长、校长,而李叔同先在天津任教,年南下上海担任《太平洋报》编辑。同年7月,经亨颐聘请李叔同,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员,两人又成为同事。年后,李叔同亦然剃度入山,挽留不成,经亨颐曾以“良师不堪留用,校长之失职也”)自责。李叔同剃度后,佛号弘一。经亨颐并没有因人生观相异而中断与李的友谊,弘一也一直惦记着经亨颐这位老友。后来,经亨颐、夏丐尊、刘质平、丰子恺等便商议为弘一法师建一座住所,使弘一有一个安心研究佛学之所。于是以夏丐尊为主,募集资金在象山麓半坡建造了三间平屋,叫“晚晴山房”,还成立了一个“晚晴护法会”,为弘一提供经费支持。这晚晴山房的布局设计,主要出自经亨颐之手。年后,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大概再没谋过面,抗日战火,更阻断两人往来。年经病逝于上海,年李圆寂于闽南泉州。两人“艺术之交、性理之交、君子之交”的这种人间真情被传为佳话。而他的书画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圆净之质,应该与弘一法师的交往不无关系。
经亨颐像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别署听秋,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村人。二十九年初,赴日本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教育与数理。与孙中山、廖仲恺相识,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起,曾三次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代主校务和校长。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仍任校长,兼浙江教育会会长。治校有方,锐意革新,提出“与时俱进”方针,倡导“人格教育”,以“勤慎诚恕”四字为校训,重视学生品德培养;所聘教员皆一时名流。
经亨颐作品潘天寿画鸽经亨颐题识经亨颐信札年冬,创办春晖中学,年冬开学,任校长,一时名流云集,赢得“北南开,南春晖”声誉。
经亨颐长于诗、书、画、金石,被时人誉为“四绝”。早年加入西泠印社,同时加入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的爱国社团“操南音不忘本”之“南社”,后与何香凝、陈树人等创办“寒之友”社。篆刻取法汉印,所作端庄清雅。绘画随意挥洒,气势磅礴。论及艺事,曾有“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文又其次也”之语。有《颐渊印集》、《颐渊书画集》、《颐渊诗集》、《经亨颐作品选》等传世。《颐渊诗集》于右任序中有云:“余尝谓颐渊先生矫然如岩上松柏,行者过者皆仰其高、承其荫,而叹为不可企及,此其人非仅宜文章学问照耀一世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