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作为绘画题材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期兰花国画作品始自北宋,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秩名《秋兰绽蕊图》、《百花图卷》(局部有墨色兰花)和南宋赵孟坚《墨兰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所藏的宋马麟《兰图》,马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夏珪(传)《戏猿图》(画中有一丛兰花),还有吉林省博物馆所藏的南宋杨婕妤(传)《百花图卷》(局部有兰花),等等。
这些画兰作品中,几乎各种表现技法都有,工笔赋彩、工写结合、水墨写意等等,丰富多样,各有千秋,无论是工笔或意笔,画家用心之巧,法度之严,技巧之精妙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其中,马麟《兰图》是现存宋代花卉画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兰花作品的经典代表作品,其构图、傅色、造型、技法表现等都无可挑剔,给予观者极为丰富的感受。
赵孟坚《墨兰图卷》则完全以意笔画兰,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用笔柔中带刚,花叶婀娜多姿,意境幽清淡远,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画的艺术特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水墨花鸟画一样,深刻地影响到之后的画兰发展。元代文人画风兴盛,宫廷的较写实的画法渐渐让位于充满水墨意趣的写意画法,虽然世俗的宫廷的兰画仍然存在,比如吕敬甫《花卉图》中就有重彩的工笔兰花作为配景,但总的来说其艺术表现上远不如文人士大夫绘画那样富有意趣,文人画这种即兴写意抒发高旷情怀的水墨兰花更受推崇,画兰向着追求意趣的文人画方向发展,并确立了墨兰的主流地位。
郑思肖(-)经历宋亡的变故,他把兰花作为代表高风亮节的象征,其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文人画风为后世尊崇。郑思肖的兰花不事修饰,构图简洁舒展,落落大方,一花一叶,不可增减,气韵生动,赏之有清香出纸之感。他的画兰诗书画印结合,抒发自己忠贞孤高的思想感情,更让画家们重视绘画题材在表现主观感受时的特殊作用,为文人画的发展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赵孟(-)的画兰格法似赵孟坚,以其高超的书法造诣寓之画法,笔力遒劲,有自己的显明风格。赵孟提倡“援书入画”、“书画一律”和“画贵有古意”等,他的绘画理论得到当时文人、画家的普遍认可和推崇,在其影响下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画兰也被称为“写兰”。此外,元代禅僧画家在画兰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其中普明(?-年之后)便是有名的画兰家,他的画兰在当时广为流传,有“户户雪窗兰”的说法,亦有人评价“吴兴二赵俱已矣,雪窗因以专其美”、“赵家三昧吴僧得,未觉山人鹤帐空”。
明代是一个流派纷呈的时期,“四君子”题材在文人画中极为流行,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专门写兰的书画家很多,不过风格创造大多参照了前人的样式,不同的取舍和趣味,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面目。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画兰主要师法赵孟坚、赵孟和郑思肖,笔法文雅松秀,但也有自己的创造,比如用墨的干湿浓淡有更多的明显的变化,花叶的用墨也互相渗透,“写意”的味道更强烈,突出了表达文人画家心中逸气的作用。
明末的蓝瑛(-)在创新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画兰从兰花真实形态中高度提炼出来,概括简练,找出了画花(包括点心)的法则,其画兰程式对后世影响极大,这在后文将作更多的论述。此外,青藤、白阳在花鸟画上开创了大写意之风,笔墨畅酣淋漓,他们的画兰与赵孟坚、赵孟以及文徵明所代表的墨兰流派不同,或以狂草笔法入画,或通过夸张把兰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具有强烈的个人写意特色。
在墨兰主流之外,明代的画兰还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技法。比如,仇英《双钩兰花图》是传统工笔画法,线条纤细,设色清雅。文俶《兰石图》扇页色彩淡雅,画工细腻,叶意笔写成,而花茎用没骨法。
周之冕《花卉图卷》中的兰花自出町径,勾花点叶体画法,用笔轻松潇洒,表现兰的柔美之姿。马守真喜用双钩法画兰,兰叶意笔双钩,花或双钩或直接意笔写成,叶面深浅有别,用笔枯润有致,给人别样的视觉效果,表现了兰花飘逸洒脱的韵致。明代画兰可谓是对前代传统的一次较全面的回顾,表现技法丰富多样,风格面貌众多,不过大都趋向清丽疏放,并没有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
水墨兰花依然是画兰的时代主流,在传承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明显的变化,并发展为程式,为清代画兰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清代画墨兰之风普遍,大多数画家追求个性的抒发,画兰面貌纷呈。石涛(-)诗书画印俱工,他的墨兰作品很多,风格多变,功力很深,著有《画语录》传世,阐述了很多深刻的艺术见解,他的艺术观点、理论和绘画作品都对扬州八怪及后世产生了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扬州八怪的金农、李鱓、李方膺、郑燮等人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在画法上取法前人,但能不拘于前人陈规,强调师法自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在艺术追求中发挥了个人的作用,创造了很多富有个性的、优秀的兰花作品,使画兰艺术的发展登上了又一个高峰。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画家强调“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创作受书法碑学影响巨大,吴昌硕以其对金石文和篆刻的研究为基础,作品别开生面,富有金石趣味,开创了画兰的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