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27.html

“血战古人”是当今艺术圈里常常用来形容画家张大千的一个词汇。年,台湾著名艺术史学者傅申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美术馆(SacklerGallery)举办“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时首度以“血战古人”(ChallengingthePast)为名,自此以后“血战古人”成为张大千的一个标签,带有特殊的符号意义,它旨在说明一位艺术家对古代经典艺术的痴迷与锤炼,以及与古人比拳量力的雄心。实际上,血战古人的远远不止张大千一人,古已有之,米芾、赵孟、董其昌、王铎、王原祁等历代大家,无不是血战古人。清末民国以来,随着社会潮流的演进、公私收藏的发展与科技出版的昌明,绘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大量的古代经典书画原作及印刷品,南北各地形成了学习临摹古书画的高潮,张大千、溥濡、于非闇、陈少梅、陆俨少、谢稚柳等近现代大家在潜心临习古代经典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开拍国际本季秋拍中特别为广大藏家呈现“血战古人”专题,广泛展现民国以来书画家临仿学习古人的卓越成就。

“血战古人”专题呈现

岷江畔,玉垒前,一画酬知己

马晋画马一骑绝尘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设色纸本立轴

99.5×31.5cm×4

题识:1.松溪泛舟。李晞古有此本。白雪石。钤印:雪石、增锐私印

2.松阴待月。丙戌夏月师马钦山笔意。白雪石。钤印:增锐私印

3.冥冥众树昏,浩浩一江浑。急有回风韵,轻无入雾痕。鸟啼丛竹岭,人卧落花村。门巷春泥滑,谁来共酒尊。明高青邱江雨诗。白雪石。钤印:雪石氏

4.小亭终日倚栏干,树树梅花看到残。只怪此翁常谢客,元来不是怕春寒。写放翁句,白雪石。钤印:雪石氏

出版:《白雪石全集》(2),第16-1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

说明:此幅山水四屏于年8月经白氏后人白启哲等鉴定为真迹,附有证书,鉴证号:XS

白雪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原名白增锐,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平民家庭,就读北平第五中学期间,师从花鸟画家赵梦朱先生学习没骨花鸟画,年经画界友人推荐加入当时北平著名绘画社团“湖社”。年,二十岁时拜师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是年始以雪石为号。年加入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并参加相关创作研讨活动,多次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画作品展。新中国成立后,年在北京第四十八中任美术教师并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年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改为北京艺术学院,继续教授山水画,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该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年北京山水画研究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

20世纪90年代,白雪石在创作中

白雪石早年即有志于绘事,以宋元山水为宗,精研笔墨,有着扎实的表现技巧,其山水画呈现出清刚、峻峭的北宗风貌,成为当时艺坛瞩目的青年才俊。新中国成立后,白雪石积极因应时代召唤,参与变革中国画的艺术实践,深入生活开展写生活动,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物画,以及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山水画与花鸟画。

70年代以后多次赴桂林写生,创作了大量以漓江烟雨、阳朔风景为题材的山水画,并为首都地区重要公共活动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办公楼、钓鱼台国宾馆等创作大幅山水画,这些作品体势开阔、色彩明丽,既有传统绘画的审美品味,又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创造出一种和谐清朗、生机勃发、雄浑壮大的艺术境界,与大型公共空间相统一,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白雪石早期作品《荷亭消夏》

白雪石受梁树年先生影响,在三四十年代曾下过苦功夫临摹古代山水画,他曾在故宫临摹过宋代画家范宽、李成、郭熙、马远、夏圭的作品,及元代王蒙、明代唐寅、清代石涛等人的作品,研究传统山水的笔墨、构图、设色等表现技法,四十年代初他的山水画已初具面目,创作的《秋江泛舟》《剑阁凌云》《夏麓晴云》《荷亭消夏》,饶有宋元山水画之古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北派风格。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逐屏欣赏

这套山水四屏即是他年三十一岁时的精品力作,代表了他早年山水画的成就。此四屏为四幅独立的山水画,在绘画题材和表现风格上互相统一,表现了传统的高士山水主题,分别为松阴待月、松溪泛舟、渔隐、探梅等高士雅事,构图精巧,布局严谨,人物勾勒细致,在山石峰峦的刻画上以小斧劈皴为主,略用淡墨、赭石渲染。整幅画面清峻、朗润,在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既有北派山水的硬朗,又有轻柔、温润的迷人情调,令人心旷神怡!

年夏,中国画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于中山公园合影

白雪石早年先后加入当时北平民间著名绘画社团“湖社”和“中国画学研究会”,这两个社团在民国时期北平艺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于年5月,发起人为周肇祥、金城,得到了徐世昌的认可与赞许。年9月金城病逝,年初其子金开藩及门人弟子等为纪念金城另外结社,组成“湖社”,此后这两个社团在北平艺坛并行二十余年,直至四十年代末,由于时局的变化加上社团内部运行的窘困,遂四散沉寂。白雪石作为这两个社团的成员,经常与社中同仁往来,参加社团内的教研与展览活动,互相学习借鉴,自然时风相熏,这套山水四屏面目上与同时期的“湖社”成员陈少梅的作品颇有相似。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局部1

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湖社画会进一步提出“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这两个社团都重视提倡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是清初六家以来的绘画传统,更要上溯到宋元时期大家典范,因此这一时期社团内的诸多成员都有大量临习宋元绘画作品,尤其以陈少梅临摹北宋郭熙、南宋马远、夏圭等作品最为精彩,为重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做出了突出贡献,白雪石山水四屏也是同一时期的产物,与金城、陈少梅作品之气息相通。对于宋元绘画的上溯,使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不再局限于南宗山水程式,峻峭、方整的斧劈皴构成的北派山水这一时期在北平兴起,社团之外,以文人画家自标的溥儒也以精于临摹南宋马远、夏圭名震画坛。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局部2

年,白雪石北京十渡写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家普遍面临着如何运用传统的笔墨形式表现新的社会生活和祖国山河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是深入生活写生,利用写生来革新中国画的面貌。像早期湖社骨干陈少梅等人这时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创作出了一批讴歌新时代的画卷,只是天不假年,陈少梅于年英年早逝。而白雪石可以说是京津地区继续这一探索的代表性山水画家,他到真实的自然山水中去观察、写生,不断转化传统山水技法。五十年代,北京成立“中国画研究会”,白雪石参加该会,“中国画研究会”经常组织北京画家到京郊写生,他从现实景物中观察大自然山石、树木的结构形象,用新的笔墨创作了《东单公园》和《颐和园之秋》等作品。六十年代,他曾到山西大同、江西庐山、井冈山、景德镇写生,画了很多速写和比较完整的写生作品。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局部3

特别是年以后多次前往桂林写生,观察漓江山水,寻找漓江烟云和水墨色彩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探讨水墨晕染、设色等技法表现烟雨迷蒙的桂林风光,独领风骚。他以深厚的艺术积淀和娴熟的笔墨语言,洞悉桂林山水的精神韵致,将传统技法与写生相结合,并借鉴西方风景绘画的光影、透视原理,融合水彩、水粉等技法,尤其是将各种画种中的绿色颜料创造性地运用到山水画中表现南方草木葱茏的景象,创造出清新明快、婉丽润泽的现代写意青绿山水画,铸就了新京派山水画中的“白家样”!

白雪石拟古山水四屏局部4

年9月,“立象尽意—白雪石中国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展览学术主持陈池瑜教授对白雪石的绘画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20世纪初期产生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西画造型与笔墨语言、写实写生与反应生活等创作语境和思想交锋中向前发展,几代中国画家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发展大胆探索砥砺前行!白雪石先生就是中国画现代转型与创造的实践者,他探索出自己独特的中国画语言和形式特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立象尽意—白雪石中国画作品展”展览开幕式

泰山脚下岱庙之汉柏白雪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可以说,通过梳理白雪石的创作历程,折射出了新中国以来中国画创作变革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轨迹。白雪石的创作观念是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强调国画语言和形式的自然清新,提倡清婉纯正的审美趣味,这件早期山水四屏正是筑基之始,通过这幅画我们不仅能看到他早年精研古法、孜孜以求研习传统山水表现技法,更能够体会到贯穿他一生创作历程的审美趣味,他从青年时所秉持的中国绘画精神,任凭时代的颠簸,始终不渝,他将绘画融入温情的日常,那么笃定从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