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每一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含义,甚至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可惜的是鲜花虽美却极易凋零,但有这样一种花不仅永不凋零,还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就是缠花

那么缠花到底是什么?它又有着怎样独特的含义呢?快一起探寻缠花的魅力吧~

什么是缠花

缠花,是指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上缠绕出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美术品。

国内缠花主要分3个流派,包括闽南地区的“春仔花”、湖北英山缠花和台湾客家缠花。

缠花的历史

古人热爱自然,又感悟于四季的变化,于是这些情感便化作了他们对花卉的喜爱。

尤其是在宋朝,"汉子簪花"更是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新风尚。

而那些被装饰在男子头上的鲜花,有“生花”和“像生花”之分。

“生花”就是鲜花,牡丹、芍药、菊花、茉莉、乃至杏花、石榴花等都是宋人喜爱的生花。其中名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更是独占簪花的鳌头。

只是鲜花虽然美艳又香气迷人,但它能够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宋人便研究出了“像生花”。

顾名思义,“像生花”就是假花,多为罗帛或绢布制作而成,当时常见的有罗帛花、栾枝、绢花、滴粉缕金花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缠花也应运而生。

“缠花”一词最早便是见于北宋诗人宋祁的《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暖碧浮天面,迟红上日华,宝幡双帖燕,彩树对缠花。”

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缠花起源于北宋时期。

多种艺术的结晶

缠花是多种艺术的结晶。

它汲取了多种美术的精华,融汇了绘画、剪纸、景泰蓝、刺绣、编织、雕塑等工艺的特点,独创了一种高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

缠花既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运用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还应用刺绣的用线技巧,使得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

因此缠花也被称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

造型特点

缠花的造型特点主要是“小”、“巧”、“精”、“活”的特点。

“小”是指缠花的体积小;

“巧”是指缠花的构思寓意深刻;

缠花的寓意深刻基本应用于人的出生、结婚、祝寿和治丧四个阶段的民俗活动。

如小孩“洗三朝”时,缠一些小老虎头、小鱼、小花缝在鞋上、帽上,寓示着前途似锦、吉庆有余、有福有禄等含义;用彩色丝线缠绕在笔上和墨上寓意“读书晋学”。

“精”是指缠花的技艺精巧;

“活”是指缠花的形式活。

很多人在不了解缠花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门手艺活,学起来一定非常困难。

其实不然,缠花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且材料简单,因此简单的缠花几乎人人都可以做。

知荐与缠花相遇

缠花的美就像真实的鲜花一般娇艳欲滴,单单摆放在那里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缠花很轻巧,制作过程也不是很复杂,即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也能快速上手。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保护项目,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种子,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厚植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

知荐教育在诸多非遗保护项目中,选择了“缠花”,并且研发出了一套更适合学生的缠花课程。

课堂上,老师将带领学生们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的前世今生开始,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缠花的制作方式。

从单瓣的月亮胸针,到双瓣缠法的花草束制作,再到多瓣缠法的团扇制作。

教师作品

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体会缠花之美,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知荐教育希望通过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专注度,让孩子们对非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培养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

建立文化自信应当从孩子抓起,让其真正地“缠绕”在大家的心上.

未来知荐教育也将继续深挖更多的非遗传承课程,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带入校园。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将文化自信深植于自己的内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