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哪里如何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10/6055524.html

俞乃大,现代美术教育家、漫画家,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他是首位把鲁迅名著《阿Q正传》编写成连环漫画,并连载发表于报纸的漫画家。诸暨是绍兴的辖县,他可以说也是鲁迅先生同乡近邻。两人有着相似的童年遭遇,都因家道中落承受着贫穷与苦难。

俞乃大,年11月生。父亲俞祥法从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句中取来“乃大”两字为名,“阿大”是他自取的笔名。

父亲是晚清补廪生,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时常为乡亲们作善事,从不吝啬钱财。在乡里义务办私塾、开药铺,还行医治病。店里的自制药和一般药物从不收钱,乡里的人都盛赞他的德行,尊称他为“祥法先生”。

年,阿大先生四岁,父亲因代人受债,遭到逼迫,加之旧病复发,医治无效而殁。父亲生前没有什么积蓄。留下的是元的债务和叔伯们为父亲办丧事垫付款借条。此后,债主、亲戚们常上门逼讨,拿光了家里值钱的器物和仅有的生活费。一日,威逼其母楼氏到深夜,还说,早点卖了田房,小乃大也可以放牛抵债了。

母亲绝望了,想一死了之。哄孩子入了睡,端起了盐卤要喝,正熟睡着的乃大,突然从梦中惊叫起来。母亲一怔,放下盐卤碗,含着泪轻轻拍打着让他睡着,转身又捧起盐卤,孩子又一次地惊叫起来,母亲一惊,卤碗掉在地上打碎了。母亲想,可能这是天意,家里还是有希望的。于是就丢开了自杀的念头,一人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她省吃俭用,勤恳操持,夜以继日,时常以南瓜充饥,历经数年,终于还清了债务。期间乡邻们感念祥法先生恩德,也常常来照料他们孤儿寡母。

阿大的童年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看到了势利者冷冷的眼光和鄙夷的神情,当然也有乡邻话语里的亲切和面容上的温存。这些情景给阿大先生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心灵的打击太大。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母亲含辛茹苦,只有一个愿望,要把独苗养育成人。她为了怕孩子外出发生意外,整天把他关在家里。幼年的俞乃大在家无事可做,就把先父留下来的纸、笔和颜料拿出来乱涂乱画,日子长了,便慢慢对画画有了兴趣,这可以说是他以后终生从事美术事业的一个起步。

俞乃大7岁进家乡行余小学读书。行余小学由先烈俞秀松的父亲俞韵琴创建,办得很有生气。学校开设语文、算术、音乐、图画、劳作等课,有乒乓球队、足球队,还有军乐队,学生在校都必须穿着统一的制服。乃大最喜欢的是图画课。进入高小,时值五四运动之后,该校的图画课已有静物写生和野外写生。一日,俞乃大在绕村而过溪流边写生,偶遇了回乡到溪边散步的俞秀松。俞秀松看了他的写生画,与他交谈了几句后,意味深长地说“外面的世界很大。”自此,俞乃大就有了,要走出山村,到外面的世界去读书、学画的愿望。

年,俞乃大借资进入浙江艺专学习,专攻水彩。年下半年,进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二年级就学。到年上半年转入新华艺术大学毕业班。他的学习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几位同学的毕业作品都请他代笔,但是自己却因缴不出学费而被扣留了毕业文凭。他几次求情讨要,没钱,校方坚持不给。年轻气盛的俞乃大想,文凭不过区区一纸,不要也罢,愤然离开了学校。这一念之差——当然也是无奈之举,却给他以后的求职之路陡增了许多艰辛。俞乃大在自传中写道:“离开学校我踏上了这黑暗的社会,我饱尝了找工作的艰难,生活的心酸。我既无文凭又无丝藤攀援,更无钱财去打关系,要想找工作,真有登天之难,奔波数月毫无希望。”“吃了中饭不知道晚饭在哪里,吃过晚饭不知道到哪里睡觉。”颠沛流离,饥寒交加的求职学习生活,俞乃大对社会的黑暗,穷苦人生活的艰辛有了“涕不可抑”感受。

期间,慕名苏州美专,去找校长颜文梁先生,要来校求半工半读学习。颜校长爱其才免了他的学费,讲明因为是私立学校,住宿伙食费用必须缴纳,每月9元。他向朋友借钱凑足了两个月的食宿费进了学校学习,就因为实在还不起这十几元钱,曾被当街骂成“骗子”。进校后他从颜文樑导师学粉画,课余没日没夜在学校印刷厂劳作,也自编自印连环画《陶大成戒烟记》上街叫卖。最后也因为无法缴纳膳食费,又不能为难颜校长,遂自行离开了苏州美专。

此时新文化的思潮如火如荼,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俞乃大影响很大,认为鲁迅先生是吼出了自己心底的“呐喊”。一个一心想要救国救民的知识者,对民族的前途满怀信心,启民救国的情结激荡于胸。在自传中他也说到,自己曾像阿Q一样对友人说,“我要革命,要加入共产党。”而现状却是深陷于极度贫困之中,有冲击旧俗立新风慷慨,但又无法挣脱社会加予底层者的桎梏。四处寻求生路,却总是走不通,像鬼打墙似的在原地兜着一个个的圈子,无法前行。他内心充满怨忿,却没有开辟新生路的力量与支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路途茫茫,时常沉浸在与自责中。

俞乃大深爱着生他养他土地,又为如何改变这块土地上过着悲惨生活的百姓而忧虑。但是失业、贫困这两根绳索勒得他自己也奄奄一息。有再大的志向,画艺再好,没有职业,没了饭碗,就立刻彷徨无措,徒然受气。这段如炼狱般的艰辛与沉重的生活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砥砺了他的抗争意识,孕育着他创作流的涌发。此时,他对新兴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用简略的笔画,勾勒出人物故事,幽默讽刺落伍思想,锐利批判黑暗社会,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扎实的素描功底与强烈的内心愤懑,在这一画种中喷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新闻业和锌板印刷得到很大的发展,漫画有了良好的传播平台。丰子恺、俞乃大、叶浅予、陆志庠、高龙生等漫画家几乎每日都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