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傅抱石一家在重庆“金刚坡下山斋”。

年4月,傅抱石辗转流徙,来到了重庆西郊歌乐山金刚坡下,在此寓居了近八年的光阴。

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着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全靠几块亮瓦透点微弱的光线进来,写一封信,已够不便,那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之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来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这样,我必须天天收拾残局两次,拾废纸、洗笔砚、扫地抹桌子都得一一办到。……作画的实际环境虽然如此,但若站在金刚坡山腰俯瞰,则我这间仅堪堆稻草的茅庐,倒是不可多得:左倚金刚坡,泉水自山隙奔放,当门和右边,全是修竹围着,背后稀稀的数株老松,杂以枯干。石涛上人有一首诗,好似正为这里而写,本来我曾怀疑这就是他自己的写照,现在我却不便怀疑了。

诗意的金刚坡八年,是傅抱石绘画创作突飞猛进的高峰期。他感动于巴山蜀水,埋首于图画天地,借方寸之间以寄意,感慨世局人事之盛衰兴替。他“我用我法”,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心手相印中成功地打开了一扇“打破笔墨约束的法门”,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

金刚坡下的傅抱石反思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强调绘画传统的“斟酌”“陶融”对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意义。他“着重表现山岳的变化多姿、林木繁茂又可见山骨嶙峋的地质特征”“力求奔放生动,使笔与墨溶合、墨与色溶合,而使画面有一种雄浑的意味及飞扬之气势”,形成了以面造型的新创造,从而具有“一种复杂而强烈的现代感”。

广东崇正春拍lot

傅抱石春山策杖立轴?设色纸本

乙酉()年作

×34cm.约4.2平尺

题识:乙酉暮春之下浣,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傅抱石。

钤印:抱石大利、乙酉、轨迹大化

藏印:纯原经眼

出版:1、《海内名家?中国近现代书画集》P92,山东美术出版社年8月。

2、《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83,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年11月。

展览:纪念傅抱石诞辰周年作品展,.12.08江苏美术馆。

著录:《傅抱石年谱》P96,上海古籍出版社年9月。

RMB:8,,-12,,

《春山策杖》完成于年暮春,可视为傅抱石金刚坡成熟期的“踪迹大化”之作,充分展现了“抱石皴”的笔墨魅力。画面乃窄长条幅,远山耸峙、近坡春林,蓝衣高士策杖优游,游目骋怀,纵容觅句。前景中以浓墨绘坡石入景,由留白的水岸过度到中景坡渚上,坡渚的表现又以如山体般的方式画出,山林之中,高士策杖缓缓穿行,前方童子,驮行囊回望。中景由云雾缭绕中掩映着的树林逐渐过度到远方雄奇的山峦。画家以散锋恣意描绘远山,或提或按,或湿或干,将水、墨、色三者密切结合,泼墨挥洒,挽结虚实,以气取势,飞扬着一种生动的神韵。林中高士为谁,傅抱石虽未言明,但树阴之间似乎闪烁着陶渊明的影子。作为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偶像,陶渊明辞官不仕,退隐山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折腰”“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引来无限共鸣,寄托无穷期盼。“采菊东篱”“寒林沽酒”的陶渊明,自然成了傅抱石“往往醉后”的笔下形象,以显精神相契。

《春山策杖》局部

《春山策杖》局部

《春山策杖》局部

这里,傅抱石以大笔涂抹近山和坡石,以线破线,块面经营,转折分明,并用赭石间杂淡绿轻染,皴擦点染同时并用,毛涩披离,乱头粗服,一片朦胧氤氲;杂树画法粗放,抛弃细部,破笔点出,只求整体效果,较富表现力。点景蓝袍人物的的神态、衣着处理表现过人,细线勾成,严谨精工,神情毕肖,有点睛之妙,以致乱头粗服的画面跌宕生姿,具有一种对比的趣味。

年9月,傅抱石撰写《壬午画展自序》,叙述了自己绘画创作的题材选择:

我对于中国画史上的两个时期最感兴趣,一是东晋与六朝(第四世纪—第六世纪),一是明清之际(第十七、八世纪顷)。前者是从研究顾恺之出发,而俯瞰六朝,后者我从研究石涛出发,而上下扩展到明的隆、万和清的乾、嘉。十年来,我对这两位大艺人所费的心血在个人是颇堪慰藉。东晋是中国绘画大转变的枢纽,而明清之际则是中国绘画花好月圆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我脑子里回旋,所以拙作的题材多半可以使隶属于这两个时代之一。处理这类题材,为了有时代性,重心多在人物,当我决定采取某项题材时,首先应该参考的便是画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以及布景、服装、道具等等。……我搜罗题材的方法和主要的来源有数种,一种是美术史或画史上最重要的史料,如《云台山图卷》;一种是古人(多为书画家)最堪吟味或甚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这种,有通常习知的,如《赚兰亭》《赤壁舟游》《渊明沽酒图》《东山逸致》等,题材虽旧,我则出之以较新的画面。

因此,傅抱石十分擅长以六朝故实与明末清初文人遗诗为题营构画面,也善于注入某种理想主义的情感,进而富有情节的戏剧性。《秋风吹下红雨来》《龚贤〈与费密游〉诗意》《拟柳敬亭像》,都是傅抱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