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墨韵名家
京海墨韵名家李俊柯
京海墨韵名家李俊柯
年生于河南省太康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人民美术网艺委会主任
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讲师
参展经历
作品《清言》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碧水穿林》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清影》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云岫群峰图》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入会资格奖。
作品《虚谷留音》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秋叶丹黄》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作品《南海蛟龙》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年中国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
作品《秋色禽鸣》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佰年国艺”全国写意花鸟画展并获入会资格奖。
碧水长流纸本设色97×cm年
堂堂正气高逸雅致
——谈俊柯的绘画风格(节选)
文/李德哲
笔出传统、渊源深厚
俊柯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学画。他学画从传统始,先从《介子园》入手,后临唐、宋、元明清诸名家,打下了一定的笔墨基础。山水画中画树非常重要,其中又以鹿角最难。其难处在于多而不乱,乱中有序,千枝万枝,互不相撞,在实践中,他逐步掌握规律,体会到枝交女字,密处留眼的重要性。古人画谱云:“先把梅杆走女字”。在花鸟画中画兰的三笔交凤眼,既是用笔互不相撞之密法,故能密而不乱。
金色太行纸本设色68×cm年
花鸟他则先学任伯年,深刻体会任伯年小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方式,那种启承转合的巧妙构图,那种干净爽利的点垛枝叶,那种色彩的明亮,纯净都深深地印进了他的心中,继而学习吴昌硕那种大气磅礴,力能扛鼎的用笔气势,那种用笔的老辣,稳准狠的控笔能力他都得其精髓,而后的八大,徐谓、虚谷、潘天寿诸大家的涉猎,都开阔了他的眼界,提高了他的审美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几十年的长期磨炼,才赢得了今天的一跃冲天。
染秋太行纸本设色68×cm年
以线为骨、墨韵含烟
看俊柯的作品,让人心旷神怡,如置身于画家给我们创造的艺术场景之中。纵览其作品,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墨韵的浓淡变化非常丰富。中国的哲学,无论是儒学还是老庄,都特别强调精神气质,不太强调其物理属性。“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画形的目的是为了画出对象的精神来。而那种一味求形似的画家,即使画得像照片一样,其实也是很低级的。当代的大家,都在往“道”上努力,俊柯作品的着眼点,也是“道”,而不是形。
烟云供养纸本设色×68cm年
《云岫群峰图》是俊柯在全国大展上的获奖作品。这幅作品前面的石头和树丛极为精致。用笔疏密得当,密处密不透风,但又多处留眼,两丛树每棵树的姿态表现方法各不相同,树杆都用双勾为之,线条生涩,树叶双勾点垛互用,显得非常丰富多变,而画的上部舍形求神,表现出了整幅画的精神,整幅作品有实有虚,满纸清气。其形是为表现神而存在,可谓是形神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典范。所以成为获奖作品,实在是名至实归。
二是“淡”和“空”的理解达到了非常的高度。绘画不是笔耕不辍就能进步,而是要勤画勤思索,很多时候“悟”是非常重要的,老子在《道德经》十一章中说:“卅辐共一毂,具无有之间,然植为器,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里说的是“空”或“虚”的作用,有形而无“空”无“虚”,就毫无用处,绘画作品同理,作品的“空虚”处,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了空或虚,就能给人无穷的想象,这正像老子下面说的那样:“虚而不屈,动之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瑞气无边映青山纸本设色70×cm年
他的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用笔的“松灵”和画面的“淡雅”。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说在山水画领域影响很大,他的这个理论不能说都对,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俊柯的山水画不拘于南北宗的束缚,二者的特点他都学,把二者的长处不知不觉中融于自己的作品。南宗山水画用笔比较讲究“松灵”。俊柯把比较严整的中国山水画的皴法,转变成了一种比较放松、比较随意的用笔方式,把文人画中的书法用笔的审美趣味融入自己的用笔中来,使笔墨变得更加“松灵”,显现出了笔墨不依赖于对象的独立审美价值,这不仅是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转变,更是对绘画价值判断标准在境界上的重大提升。
碧水长流纸本设色70×cm年
在《清音》作品中,线条时隐时现,仿佛漫不经心,毫无刻露之痕,在不经意中,不失绳墨。董其昌云:“画欲暗不欲明。”他这里所说的“暗”就是不刻露、不经意、无棱角,苍润深穆。如“云横雾塞”是也。他的作品画面效果常有一种“淡雅”之感,这种“淡雅”让人心情平静,如沐春风。宋代韩拙在他的山水纯全集·序》里说:“山水之术其格清淡,其理幽奥。”除了韩拙提出的这个标准外,董其昌山水画论的最高艺术标准也是“淡”。他在《云台别集》里说:“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谈耳。”他在《诒美堂序》中对“淡”的解释说:“质在自然”。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建立在禅学基础上的,而禅宗正是由“淡”上升到“寂”和“空”的,而中国画的传统理论视“淡”和“逸”同一品格,而画界历来是把“逸”推为最高品格的。俊柯的作品《清影》《东园滴露》都有大片的空白,用墨淡而透明。《东园滴露》中的棕榈叶全以淡墨为之,周围稍加烘染,雅气逼人,读之如一股清泉流入心田。可以看出俊柯的努力方向已经突破一般画家的追求,而以全力向既堂堂正正,而又力求平、淡、柔、清、静的“逸”境努力。
山水观道纸本设色×cm年
不断进取,上下求索
俊柯是一个探索型的画家,他山水花鸟皆能,山水画,他正在走一条“南北宗”融合之路,试图解决传统笔墨与现代理念相互冲撞的老大难问题。花鸟画正在走一条“主题性花鸟画”的探索之路。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画家,在自己的探索路上,他在不停地艰难跋涉着。
春会山色暖纸本设色50×cm年
俊柯在主题性花鸟画领域的研究方向有二,一是山水与花鸟的结合,二是花鸟与形式感相结合。俊柯的山水与花鸟画相结合,并非是前面画花鸟,后面画山水的硬性结合,而是在视点上的结合,俊柯深深懂得,这种结合是把山水画的视距拉近,把花鸟画的视距推远。这样的画面比山水画观察对象的视距近,又比花鸟画的视距远,通过这样一近一远地推拉,花鸟画的场景就大了。
碧水长流纸本设色68×cm年
他的《清音》、《碧水穿林》就是这种山水画与花鸟画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这种画场景开阔,具有纵深感,有虚有实,有前有后,给人以身临其景之感。作品《碧水穿林》前面的石头、水草画得具体,交待清楚,用笔、用墨、用色都有一定份量,其后边的树林则用墨淡雅,其墨其色也较模糊,这样就形成了前后对比,有实有虚,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乡风墨韵纸本设色68×cm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特别是这几年的埋头探索,他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付出就有回报,近几年他喜事连连,二零一六年十月作品《碧水穿林》入选“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展;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作品《清音》入选“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全国中国画展;二零一八年九月作品《云岫群峰图》入选“升奄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斩获大奖”。……以后入选获奖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本人由于作品风格别具一格,受到了收藏界、文化公司、画廊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