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展览馆,也就走进了瓯江深处。
11月7日起至持续至11月20日,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山川美育寻瓯记——瓯江山水诗路影像艺术大展”以瓯江山水诗路为主线索,近位摄影师参展,展出作品余件。
山海相望,自然生灵,人文积淀。瓯江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远望谢灵运、陶弘景、叶法善、汤显祖,近承蔡元培、黄宾虹、潘天寿,是中国山水精神和山水经验的重要渊薮,保存着丰富的人文遗产与自然意蕴。
这里,存续着亿万年地质形态以降的时空讯息,这里是一处无穷无尽的宝藏。
展览一角
展览一角
《大龙湫》摄于上世纪40年代佚名
常说“动山静水”,但山与川是一体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展览主视觉就非常“敢”,将嵬巍“静止”的山以“流动体”进行呈现,加上月相星斗,体现地域性和时间感,色彩的强烈碰撞呈现出一种可以被感知的能量与生机。
《雁荡鸣春》朗静山
展览空间以摄影大家郎静山先生的雁荡鸣春()和大龙湫(佚名)为“阖”与“引”,分“望海”“拾川”“依山”“衡梦”四个板块,作品横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很多为孤本原作。
邵氏三代《瓯江帆影》
《瓯江帆影》就摄于年,作者是著名摄影家邵大浪的爷爷邵度。邵家祖籍温州。巨大黑色展板上,从右到左,分别是邵度、邵家业、邵大浪祖孙三代以瓯江上的帆船为主题创作的摄影作品。
邵大浪思量了好久,才从家里数百张瓯江风光中,挑出了帆影这一主题,“它曾经是瓯江上的一个符号。”
邵度捕捉到的帆影披着一片云影天光,写实唯美,光影绝伦;邵家业镜头下是上世纪50年代的帆影,有国画的写意,虽远小,却是点睛一笔;邵大浪小时候常常在瓯江码头上看帆来帆往,可当自己举起镜头,帆影却越来少见,多年前他研究通过暗房技术,以抽象的表现手法,让帆影达到一种版画的效果,将中国画的宁静空灵和西洋画意的大胆浓郁融于一体。
“好大石头在眼前,硕大无朋挡住光,举笔踟蹰意难平……”艺术家佟飚在《灵峰九宫格》的创作草稿上,随手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灵峰九宫格》创作坊正在研讨中
摄影展连草稿图都看这么仔细?其实是不看这张图,根本理解不了《灵峰九宫格》。由佟飚领衔,20位摄影师对着灵峰这块“好大石头”,将它切成了九宫格的若干块,每人抽签领到一块,选取不同的时间和位置,对这一块进行拍摄,最后汇总合成。展览上悬空挂着的数件“灵峰”,每一张照片都是由摄影师们合作完成,拼起来的山体打破了透视规律和审美习惯,呈现出很奇怪的视觉效果。
《灵峰九宫格》
好像看懂一点,好像还有看不懂的。没关系,这组作品就是打破惯有的逻辑,强调对现实影象,包括物候、风景、节气和艺术史-摄影史-绘画史的多重观看,激发中国山水的视觉精神。
叶钟拍的大盘山中药材,制作成了影板和册书
叶钟是名医生,他喜欢中药材,去野外寻找,在野外拍摄。作为瓯江支流的发源地之一,磐安的大盘山地区是中药材生长的宝地。他把刚刚采集到,还带着泥粒的中药材完整拍下来,制作在影板上。
《大叶金腰》唐战胜
90后唐战胜,是丽水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他拍藓类、菌类。这些常常被野足的我们一脚踩在鞋底的植物,在他的镜头下亭亭玉立、姿态万千,对着它们看久了,总觉得这些小精灵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麂》宋世和
展览有一区域将摄影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精微的生态环境。板块策划人王安安说,这是以摄影者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为中心,以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为视觉平台的一次尝试,将摄影和影像艺术的视野从传统的山水情怀引向天地-自然-科学的纵深。
展览现场
《秀山丽水万物生》书封
现场除了12米20米的巨型墙面呈现了多幅动植物图片外,还有一本厚厚的体现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的《秀山丽水万物生》,在这次长达两年半的科学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了13样从未示人过的新物种。
本次展览的主题和目的是“山川美育”。
展览前言中提到:正如萧驰先生《诗与它的山河》所言,我们「不仅在追寻实地山水与话语山水间的重叠,而尤在发现其间的不合和断裂」,这正提醒了我们理解当下现实的重要。
在山川中遂感而兴、在流域中由感而觉、在生态中因感而知。
所以,展览“寻瓯记”是一次以摄影活动探询当代社会美育方式,深启中国现代生活之内在创造性的探索与行动。
瓯江流域以不同经纬度标注的地点采集到的自然水纹动态
展览一角
展览一角
如何在当下的生生之机中,让山水诗心诗境再次开启?
如何让地域文化、地方社会的内在张力,能够转化为创新创造的活力与心能?
一起走进瓯江深处,去体味摄影和摄影人实践中的领悟:山川为期、地域为体、文化起新。
该展览由省文联、温州市委宣传部、丽水市委宣传部主办,省摄影家协会、丽水市文联、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州市文联承办,持续至本月20日。
原标题:《又一场诗路影像大秀!走进瓯江深处,对话山川生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