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叮、叮、叮……”听,那是钢铁与石头碰撞发出的声音。
在经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声“叮叮”之后,一件合格的影雕作品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十余年来,崔华用锤錾当指挥棒,将无数的“叮叮”声化作一个个音符,谱写在漫漫人生的五线谱上。
家风清扬,在熏陶中担当传承
从事雕刻事业,崔华最开始是受到了祖辈的影响。“我祖上是刻碑的,也做石碾、碌碡等,到我爷爷那辈,在三庄已有了名气。被请去刻碑期间,人家不仅管饭,还给酬劳,家里日子比一般人家要好,可以说不愁吃,也受人尊重。”崔华从小跟着爷爷身边转悠,爱摆弄那些刻碑工具,也仿书习画,经常“无师自通”地创作。
“我父亲当老师,他有些美术知识,时常教我画画。”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崔华觉得书法绘画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必需,甚至有些痴迷。
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乡村,想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书籍难觅,渠道极少。一次偶遇,崔华结识了日照画家秦绪堂,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年轻的崔华开始学习国画、石刻艺术,他的雕刻生涯也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成年后,崔华当过工人,做过秘书,也喜欢摄影,哪样都能拿得起,也做得尽心,但他总觉得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虔诚求索,在创新中追求完美
年,一次去南方出差途中,崔华见到了一件精美的惠安刻瓷盘,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几乎所有与图像有关的艺术门类都可以在瓷盘上表现。
一件普通的瓷盘,转化成精美的艺术品,价格翻了几十倍。既能养家又能实现艺术追求,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吗?凭借多年的美工基础,加上对书画艺术的酷爱,直觉告诉崔华,自己也能完成这样的工艺制作。
一回到家,他就买来盘子和相关工具埋头实验。在坚硬光滑的瓷盘上雕刻,其困难可想而知,“单说雕刻,就是个技术活,没有悟性和韧性是不行的。有了悟性和韧性,才能上手,心手合一才能有境界”。
听说淄博陶瓷雕刻有名,崔华马不停蹄地跑去学习。刻盘技术掌握后,他又为瓷盘易碎苦恼,面积又很有限。还有什么材料能避免这些问题?
崔华首先想到了石材。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尝试,崔华终于找到了第一种合适的石材———产自内蒙的天然青石。
“第一件作品历时十几天刻成,那是一幅毛泽东像。”崔老师一边小口小口咂着热茶,一边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成品那一刻,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觉得找到了出路。这是一个鼓舞,我抱着这件作品好多天不能平静下来,边吃饭边端详。”
将刻盘工艺嫁接到石头上的艺术创新,开创了崔华的影雕之路。这种集绘画、素描、摄影与雕刻于一体的创作方式,兼具西洋绘画的严谨造型和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完成一件影雕作品远非想象中的简单,对腕力和眼力的要求极为苛刻,米粒大小的面积就要周旋多个点,一个一平方米的作品至少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即便是这样,如若作品中出现哪怕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果断地打碎,重新做起。
对待艺术,他从不给自己留一丝姑且的机会。对待自己的作品,崔老师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
“年,我应邀为一家大型集团创作《吴昌硕》。这幅作品花了整整66天的时间,白天晚上不间断地敲。作品原型是吴昌硕的照片,其中光与影的对比、颜色深浅的层递,都表现到了极致。当刻好最后一刀,已是凌晨四点。洗去残留在手上的粉尘,我坐在自己历时两个多月而成的作品前,想到天亮之后就会来人将它带走,眼泪就出来了。”儿子还在睡梦中,崔老师却体会到了嫁女儿的心情。
“年,我的影雕作品《人民的好总理》被周恩来纪念馆永久收藏。当双手接过收藏证书的那刻,我真是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国家级的纪念馆,一般只接收高等院校师生或著名艺术家的捐赠,一件农民的作品能得到认可,崔华感到无上的荣光。
年6月,第三届中国—中亚论坛在日照举行,崔华应安排为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定制了影雕白玉盘,“这时候,我觉得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肯定,更是对三庄石雕石刻的认可”。
雕琢不辍,用精品传承艺术精髓
只有得文化滋养,艺术之花方能常开不败。
崔华很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勤于临池,工于刻字,喜欢制作盆景根雕,力求让不同的艺术形态互相渗透,提高影雕艺术的格调。如今,崔华被业界人士称为影雕大师,依然坚持用手工制作,用他的话说,“手工制作有人气,作品渗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血,因而作品有生命。一旦用冰冷的机器制作,就失去了生命气质,作品还有什么意思?”
崔华影雕的题材有三大类:一是以领袖的肖像为题材,通过作品来传达领袖的伟大人格,大型影雕作品《开国大典》被日照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并被周总理故居纪念馆永久收藏;二是以范曾的泼墨人物画为题材,以扎实的写意和工笔基础将国画大师范曾的人物画表达的极其传神;三是以艺术家肖像、祥鸟瑞兽为题材,作品《老虎》在年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上获一等奖,《虎图》被中国银行收藏。
多年来,崔华的影雕作品多次在大型展会中展出并获奖,多次被国内外宾客收藏:作品《毛泽东像》被中国文化遗产院收藏;年参加山东省首届手工艺大展作品在韩国巡回展出;年被评为日照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在日照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传承·创新———崔华影雕艺术作品展”;年第三届中亚论坛(日照)召开,应邀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总理阿济莫夫雕刻汉白玉肖像;年为柬埔寨首相洪森雕刻肖像,并作为国礼赠送;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澳门体验交流活动,作品《毛泽东像》被澳门科技大学收藏并选为教材使用。同时,个人也获得了各表彰:年荣获山东省第十届“泰山文艺奖”,日照市第三届“日照文艺奖”,年被评为日照市东港区首届“海曲文化之星”。
一锤一錾总是情,万千气象石是留。崔华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用充满凛凛正气和向上生命力的作品,诠释着自己对优秀民间艺术传承创新的使命担当。(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曹楚炜/文李冰陈为友/摄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