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步行走到越西县城西武曲街号原城关区区公所所在地、现越城镇东城社区小区的院墙西部时,你可以看到一截长三四十米左右、最高处两米四五、最低处不足两米,露出地表最多十二层、最少七八层的石残墙。旁边,有越西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九月立的这样十四个大字:“越西县县级文物保护点城西城墙”。这石残墙是重建于明朝嘉靖四年(年)的越西古城墙余留至今的一小截。残墙条石结构,条石由糯米加石灰粘缝而成。条石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高有矮,但大都每根长厘米、宽50厘米、高32厘米,外面平整、光滑,可以想象它当年的美丽、雄伟。这种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古建筑没有较好地保存下来,实在是遗憾,十分遗憾!可惜,太可惜!痛心,非常痛心啊!
越西古城翻拍蒋志聪(吉乃)
鄙人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长大有记忆、懂事后,越西古城墙已被毁得所剩无几。每当跟着家里的父或母从乡下进城赶场,只见现在的灵关大道(过去叫新大街)南段东边的原武警县中队哨所以北有一截大概二三百米长、高度完整的古城墙耸立在那里,它的旁边是一些农田。后来,我能够独自进城了,可是这节古城墙也就没有了踪影。
明代越西古城墙摄影蒋志聪(吉乃)
越西古城旧貌(包括古城墙),我是在三本书的同一张摄影照片上一睹它的芳容的:一张是安旭全供图,年7月出版、西南民族学院印刷厂印刷的《越西县地名录》一书的扉页上;另一张是年11月出版的《越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扉页上;第三张是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年3月第一版的《越西县志》扉页上。这三张完全相同、出自于同一个作者的照片,刊用在《越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扉页上的那一张和刊用在县志扉页上的那一张在照片的右上角清楚地注明摄于年4月8日。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摄影作者是站在县城西边的半山腰上,面向县城而拍摄的。照片当中,古县城旧貌清晰,古城墙西面一节完整、清楚。这说明,年4月8日以前,越西古城墙基本上还是完好无损的,也还能体现出它的美丽、雄伟,损毁和拆除是以后发生的事。
明代越西古城墙说明摄影蒋志聪(吉乃)
据有关书籍记载和听老一辈见过完整越西古城墙的人讲,越西古城墙,大致呈椭圆形,周长4里,修筑在越西坝西山脚下台地上,中轴线南北长、东西短。越西古城汉语称龟城,彝语称乌托尔库。解释“乌托尔库”这个前偏后正的偏正词组。乌托,俄洛乃乌呷托的简称。俄洛,指阳糯雪山;乃乌,下之意;呷托,指台地。尔库,指石城。合起来,就是阳糯雪山下台地石城。的确,越西古城是坐落在阳糯雪山下台地上,并且最后是座石头城(指古城墙未毁之前)啊!
明代越西古城墙摄影蒋志聪(吉乃)
越西古城墙,据生前目睹过它芳容的老前辈刘洪伍来说,整个城墙全部用青色条石和灰白色条石砌成。他曾听年龄比他大得多的老人摆过,有传说在两个巨大无比的公母石上开石开成长方体修筑而成;有传说在一个巨大无比的巨石上开石,开出来两边是两种颜色。刘洪伍来认为,两种颜色的条石应该是在两个地方的巨石上开出来的。
明代越西古城墙摄影蒋志聪(吉乃)
刘洪伍来老人说,条石大小不一,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长短不一,最大最长的每根条石的长度不够一庹,即不够5尺,有4尺5寸左右,宽两拃半至三拃,即1.25尺至1.5尺,高两拃,即1尺。整个城墙的高度三庹六拃左右,即1丈8尺左右。其中,15级条石的高度三庹左右,即1丈5尺左右,也有少数20多级的,顶上六拃3尺是砖块,留有枪眼。
明代越西古城墙摄影蒋志聪(吉乃)
刘洪伍来强调说,他没有到过更远的地方,也没有见过更多的古城墙和石城墙,自己所见过不多的古城墙和石城墙要算越西的古石城墙最美、最雄伟了。那些到过更远地方、见过更多古城墙和石城墙的彝族、汉族、藏族前辈对他说过,他们见过的古石城墙也就越西的古石城墙最雄伟壮丽了。他们感叹越西古石城墙被毁、被拆除的确太可惜,可惜之余遗憾上级和法律没有追究当时作出拆除决策者的领导责任和法律责任。
嶲水新貌摄影蒋志聪
从未进过任何学校、自学成才比较精通规范彝文的刘洪伍来进一步说道,未见过古城门的大多数人都以为越西古城墙东西南北有四道城门。严格、准确地讲,越西古城墙东西南北不止四道城门,共有六道城门。除东西方向各有一道城门之外,南北方向各有内外两道城门。南北城门之间各分上下两级台阶,内为上,外为下,上下或内外各有一道门,即内门和外门。为啥这样设计、修筑?因为南边和北边是商旅进出越西的通道,灵关古道纵贯越西古城南北。从越西城出发往北成都方向走的商旅和从南边大理方向来已进入越西城且经过短暂休整,需继续出城往北边行的商旅要出城,进入北边内门后,有关负责安检的人员立即把内门、外门都关上,在两道门之间的指定地点,“依法”对他们进行一番安检,等没有问题后才打开北外门让他们出城上路;从北边成都方向来的商旅进入北外门后要入城,有关负责安检的人员立马将内门和外门都关上,在两道门之间的安检区内,“依法”对他们进行仔细的安检,待到没有任何问题时才打开北内门放他们进城。从越西城出发往南大理方向走的商旅和从北边来已进入越西城且经过短暂逗留,需继续出城往南边行的商旅要出城,从南边大理方向来的商旅进入外南门后要入城,这两种人接受安检的方式方法跟北边的安检一模一样。从东西两道门进城赶场和出城回家的群众一般不安检。安检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禁止携带的东西。民国初期,枪支弹药、鸦片之类可以携带。后来,严禁携带枪弹、鸦片,一旦查出,一律加以没收。有时,人也被关进大牢。六道大门的上边修设有哨所,派军队看守。
01:15残留的越西古城墙蒋志聪(吉乃)拍摄
据传说,明朝嘉靖四年,即公元年,用条石重建越西城墙时,用水牛拖拉这些条石,累死了三百头水牛。
刘洪伍来老前辈还说,越西古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十字路口上修建有钟鼓楼,建筑主要用四根一人合抱的立柱穿斗修建成四五楼,顶端四角一边悬挂一口响钟。一楼上悬挂一口大钟。一楼有个打更的人,晚上计时用点香。点完第一烛香,打更人敲第一次钟一次,表示时间已到一更。接着,点第二烛香,点完,打更人敲第二次钟两次,表示时间已到二更。三更、四更……以此类推。一次敲几下钟,表示着几更。敲钟时不仅钟声传遍整个古城的旮旮旯旯,还能够传到附近的东山、西山等地。打更人吃住在一楼。他住不完的房间,有时流浪汉、乞丐之类的人员只要征得他的同意,与他打伴暂住在那里。四条大街上种植有成排的风景树。每当阳春三月,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年四季,街道两旁,商铺店铺众多,商品和各种吃食琳琅满目。晚上,商家大都用灯笼照明,这使连煤油都点不起的乡下人大开眼见,乐不思归。古城墙未毁之前,古城越西不仅城墙美丽、雄伟,凉山少见,而且城内四条大街也是相当繁华的。这在当时边远、贫穷落后的凉山地区也是不太多见的。这点,作者深信不疑!
年4月13日,鄙人带着一些问题走访了从小生活在南城门旁边、这年83岁高龄的县政府办退休干部周如川老人。周如川老革命所说的话与刘洪伍来生前所说的话惊人地相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古城墙广义的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历史上经过多次改建、重建、修葺、修护等工作。如果越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古城墙再次修复,那将是意义非凡的事情,对提高知名度、拉动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原出:《彝族人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