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十笏茅斋竹石图》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这样形容竹子的意境。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他诗书画皆佳,绘画以兰、竹、石为主要题材,更以画竹名擅天下。尤其下笔不可迟疑,名家画竹皆用此法。
再有四君子之一,历代爱竹非常多,画竹亦千万。先说下画竹需要颇有特点,即依传统画法,更要打破常规,创意创新,我们用毛笔一点点地画,将宣纸铺展在画案上,用中号毛笔一气挥就画出竹竿。竹竿在水墨和宣纸的碰撞下,慢慢自然呈现的干湿、浓淡状态中,充分表现出圆润的质感。以追求一种圆润宛转、苍老道劲的效果,在画竹的时候,充分运用楷书中的各种笔法来加以表现,例如“一字型”使所画竹子不但具备一定的形似要求,而且具有中国书法形式美。苏东坡是这样赞画竹大家文同的:“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可见古人画竹的影响力,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以画的竹子出名。他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观察,由于这些积累,所以他画竹子根本不用草图.晁补之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画竹子时笔多用如翅掠笔,是画墨竹的“画竹还须八法通”的定式画法,文同是宋人画竹的圭皋,却无此法,这是明末清初的人才画得出来的。竹子有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的寓意,而画竹则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画种!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人会托物言志,寄情山水。郑板桥画竹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却少有人深究为什么这样。
画竹挺拔不宜过直,地势以示弹性。竹竿整幅贯穿画面……
点节亦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不必拘泥。明代徐渭画竹。徐渭可是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
《芥子园》所谓鹿角、鱼骨、鹊爪诸式取其大略言之,不可拘泥。应当认真观察真实竹枝形象,了然于心,方可得心应手也。三、竹叶竹叶的画法:一笔片羽,二笔燕尾,三笔“个”字,四笔落雁式,五笔飞燕,六笔惊鸦,七笔破双“个”字。在概括和演绎的过程中,还锻炼了你的节奏感和整体观,所谓“胸有成竹”,才能画竹;所谓“胸中有丘壑。掌握好这三点画竹并不难。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的错误示范,关于竹叶的角度问题,关于竹竿的单竿出枝画法,关于双竿有主次之分的画法,还有三竿的错误示范,满满的干货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