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犹如一条历史长河,随着时间的流逝,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一变迁中,会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也会随之消解掉一些东西。传统是庞大而复杂的,它并不仅限于某段历史,特指某种形式,某种技法;也并不仅是宋元明清以来所形成的文人画传统,彩陶、玉器、青铜器,汉唐绘画等都在这一概念体系中。对于传统,每个人都应该都自己的选择面,选取既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山水画,大都喜欢追求一种苍苍茫茫、简淡空灵的感觉,对点与线的表现也十分钟爱,古代山水画家梅清和弘仁的作品中往往能感悟到一种清寂冷峻而生机勃发的气息,他们行笔时那种生动而又细柔劲挺的线条启迪着人们对线的创造欲。
王宁最新力作山水画《春来日渐长茶客喜年光》
王宁的作品《春来日渐长茶客喜年光》中在线的运用中,已经发挥的非常不错了,王宁在试图以传统中国画的线来揭示当今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当然这幅作品,也是完全以古代山水画为载体,但无论怎样看,当代人画古代山水画,总有当代人的气息和能量在里面,这需要画家有气量和对山水画的把握度。王宁是极为尊崇古代山水画家的,他努力地从古代山水画家中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尤其是在山水画中线的重要性,已不是单一的在某一个点上,而是对整体的把握都需要线的支撑。梅清,这位清末山水画家对线的运用是极致的。
梅清,字渊公。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其画松尤妙,枝干古朴,用淡墨渴笔为之,再用浓墨画细挺如针的松叶,敷以淡淡的花青色,使苍松精神倍增。特别是画中点景人物的出现——以极细之笔,淡淡渴墨写出,神形俱备,彰显出一种人与山水的互动。喜用纤纤细笔,丝丝如缕地刻画出泉水的颤动之感,水附石而下,一叠又一叠,耳边仿佛琴声弦韵,清晰可辨。
王宁也是运用极细之笔,来刻画这幅《春来日渐长茶客喜年光》,虽然他想凸显整幅的大气势,但仔细看来,尤其是在对树木,船只,以及山石的刻画上,对线的运用,王宁是下足了力气,能够在细微之处见其真章,表现出王宁是为心细的画家,也是位对线极为重视的画家。山水画似乎都认为没必要有细线,其实不然,若果在细节处能够把线运用好了可发挥出来的效果就会突出,或许王宁正是看到了这点,才能在此作品中,让线成为整个画面穿针引线的作用。王宁的画耐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