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于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历代绘画馆举办的“万千世界——黄般若艺术回顾展”,极为美妙。人物、山水、花鸟,大多笔调文雅潇洒,从容不迫,给人一种舒展安静的观感。对一般观众来说,黄般若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实际上,国内举办过的他的专题展,确实也不多。据展览策展人、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黎丽明博士的统计,“自其年离世至今,仅有五次大型个人专题展览”。在以“流量”论输赢的大环境中,这样的呈现密度,的确难以让一位画家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这也正是黄般若的典型性之所在:文化史、艺术史上才能之士众多,能享有“大名”的则很少,且他们往往也不是单纯通过学术或者艺术本身,而是“明星”式的多面性“人设”而为大众所熟知的。但他们毕竟只能反映所在时期文化生态的一个侧面。而黄般若这样,并未广泛“出圈”,却在一时一地具有深刻和广泛影响力、身份多重的杰出人物,很多时候更能代表当时的文化景观的推手和支点,也更符合大众所能接触、理解的文化活动运行规则。“保守派国画家”?其实这是一大误会黄般若名鉴波,字般若,号万千,别署波若,广东东莞人。少年时代受潘达微、黄少梅等前辈影响开始习画,以花鸟、人物最为擅长。年,与潘致中等组织“癸亥合作画社”。年,该社扩充为“国画研究会”,他为该会骨干成员。年,以一支健笔与岭南画派画家方人定等展开论争,时称“方黄之争”,对现代广东美术影响深远。罗汉图黄般若20世纪30—40年代黄大成先生、黄大德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临苏六朋瞎斗图黄般若20世纪30—40年代作黄大成先生、黄大德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为一个“艺术回顾展”,展览精选了黄般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人物画部分的《罗汉》,绘一位白衣罗汉焚香静思,香烟袅袅,直上云端,虽只一人一炉,却有浩渺之气象,与一般画作中的静谧禅意大为不同。作为“现代佛画的经典之作”,这件作品被安排在了一进展厅的第一个独立展柜中,也成为了展览海报的主体元素。此外,《仿陈洪绶白描十八罗汉像》册页和《临苏六朋瞎斗图》可令观众一窥他画艺的源流,亦可感知他在创作中自我发挥的表现。月下奔马图黄般若20世纪20—40年代作黄大成先生、黄大德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这种有所本却自出机枢的创作,在《月下奔马图》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张画是他画给我哥哥让他临摹用的”,在展览现场黄大德先生解说,“大家知道他临摹了很多张穆的马画,但这张画,后来研究的人告诉我们说,没有看过张穆有画过同题材的。”将这张画与展览中展出的张穆《八骏图》比较一下,我们能发现黄般若的马在保留了张穆马的骨力和精神之外,多了几分润泽;而踏月而行的意象,也比张穆多了几许浪漫。仿米芾烟云图黄般若20世纪30—50年代黄大成先生、黄大德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为一位从“传统”中成长起来的画家,黄般若一生中大量阅读、临摹了前辈名家的作品。从展览中满纸雾霭迷蒙的《仿米芾烟云图》等作品,我们可知他用功之深。但“适时”的突破,才是成就他画艺最大的关键。黎丽明告诉记者,黄般若的花鸟画师承叔父黄少梅,受陈洪绶、华嵒的影响也很大。人物画在陈洪绶、华嵒等的传统表达之外,由于涉足报纸媒体的商业广告及插画创作,在白描人物、漫画等创作上又近受潘达微、郑侣泉等、远受苏六朋、苏仁山等的影响,至20世纪40年代逐渐开始呈现个人风格,并在观音、罗汉题材的佛教主题画作上达至最高成就。黄般若的故友,书画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曾说:“过去有人把般若称作‘保守派国画家’,其实这是一大误会。他同样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去研究西洋美术,他会告诉你从拉斐尔到凡高是哪个时期、哪个地方的人,他们的风格和代表作等。当然,彭湘灵兄那里的许多珍本画册,诱导他进入国画以外的另一个天地。”将诸多未曾描绘过的香港风景纳入笔端若说展览中可以激起观众赏画热情的,一批香港风景题材画作当在其列。黎丽明说,黄般若的山水画早年参法石涛,晚年则尽弃古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中国画写生精神对他影响很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先后陪同张大千、黄宾虹在香港写生,当时香港的滨海景物就令习于表现内陆风貌、湖山烟云的画家们大有所感,认为非常有表达的潜力。定居香港后,借当时兴起的“小众定制旅游”之利,他的足迹遍及港九新界和离岛,涉寻常人所未涉之地,描摹了许多新的景观。他的《坪洲奇石》《大屿山》《新界风光》等作品,即是这方面的杰作。坪洲奇石《坪洲奇石》描绘今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中“最年轻的岩石”——水成岩奇景。黄般若以独特的皴法来表现水成岩的独特机理,使岩石呈现出一种如水纹般的流动之势,用笔相当有新意。水上人家黄般若20世纪50—60年代作黄大成先生、黄大德先生捐赠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又如《水上人家》,画面前方一只小船上,船家驻篙远望,远景里吊脚楼连绵蜿蜒,直入天边。这是岭南海边寮屋的常见景观,画家以传统山水画空静幽远的意境融入,达成了一种精彩的艺术效果。新安江风光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黄般若频繁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与内地同行积极探索如何用新的笔墨和形式表现“山河新貌”,阐释具有现代型态的文人写意山水画。展览中一件《新安江风光图》作于年,黄大德说,这是他第一次坐了飞机以后,在亲身感受从高空俯瞰山河的巨大震撼下而创作的作品。这种视角对于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鸟天堂展览中另一件名作是从广东美术馆借展的《小鸟天堂》。黄大德介绍,实际黄般若当时在现场,并没有能通观这占地十几亩的大榕树的全貌,那么画面中仿佛远望的全景是从何而来呢?实际是从他的“心”中来。是他在对自然景观和岭南风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描绘的心中之景。他“把传统加以延伸”锻造成“辉煌的本相”“万千世界”展以入选“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的,黄般若之子黄大成、黄大德新近捐赠给广州艺博院的件套(实物件)黄般若作品和藏品为基础,并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东莞莞城图书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友馆借来了部分藏品。展览从黄般若的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友朋书画、鉴藏五大部分进行展示。“他除了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个书画鉴藏家、书画经纪人、书画展览策划者”,黎丽明说,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展现黄般若丰富的交游和多样的身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般若并不以鬻画为主要营生手段,除了为本地报刊杂志撰稿、策展之外,他还从事书画鉴别与买卖,后来在广州文德路开设兼营寄卖书画的裱画店。”而他在广东书画文物的鉴赏、整理、研究与展览方面的贡献尤其重要,曾参与当年多个重要的文物展览。黎丽明说,今年适逢黄般若诞辰周年,“作为展览举办者,我们希望能借此与观众一起缅怀这位20世纪广东绘画大家,如其挚友黄苗子先生所说的露出‘其辉煌的本相’,重温20世纪广东美术的探索与发展历程。他不应该被遗忘!”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部分图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提供)通讯员:李偲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8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