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中国画是咱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国粹,尤其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人画,一直以来也是“高雅”“古典”的代名词。文人画与写意画并不能等同,但自北宋末期,写意文人画便逐渐挤压工笔文人画的生存空间,并最终形成绝对的优势。

八大山人《鱼》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以“文人楷模”的身份说出的这两句诗,为文人画的写意立下了“法理基础”,但也埋下了雷。不过,从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创“破墨法”那时起,文人画就注定要走上一条由再现转向表现之路了。苏轼盛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这种轻形似的认可。

从苏轼,到“元代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倪瓒,再到徐渭、八大、石涛、王翚,写意不断受到追捧,并与摹古并行不悖,但到了“清初四王”时期,“摹古”也走向了畸形。

徐渭《墨葡萄图》

学习古代前辈绘画技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此时的画家对古人成法近乎于迷信,他们不再去亲自观察,不再“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是直接临摹古人画中的山水,这导致他们与现实山水的彻底分离,导致了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衰弱。

苏轼《枯木怪石图》

时间来到年,康有为写下《万木草堂藏画目》一文,在文中康有为认为中国画已经到了衰败至极的地步,而衰败的原因是“以禅入画”,“始作俑者”是王维,王维被后人视为“南宗文人画鼻祖”,又被苏轼、米芾推崇。而苏、米二人又抛弃形式,提倡士气。这使得元明之际大量画家贬斥工笔画,不再专精体物,转而以写胸中逸气为重。

王维《雪溪图》

这其中最登峰造极的是“元四家”,他们都是高士,画风超逸洒脱,与禅境极为类似。元明两代文人画家逸笔草草,舍弃工笔,对表现事物形貌缺乏热情。怎样挽救中国画呢?他认为应当“以复古为革新”、“融合中西而为画学纪元”。以“西方油画的写实”来指导的“美术革命”,不过这是其对中国画缺乏自信的表现。

年,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高居翰发表了《写意,中国晚期绘画衰弱的原因之一》一文,其中说道:“在中国绝大多数理论家和批评家以及阐释其艺术实践的艺术家(包括人云亦云、不曾置疑的一般人)中间,写意优于写生这种看法己呈现出教条的特征!”

王翚《良常山馆图》

简而言之,重“精神”轻“物质”,重抒发情感而轻视描摹物象本身并不是错误,但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画家以“写意”之名轻视对绘画技艺的训练,这为他们浅薄低下的能力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其结果势必助长不正之风,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反而让很多工笔画家无所适从。口碑与市场都被某些“不合格”的写意画家把持,绘画衰弱也就成了自然。

珂勒惠支(德)《农民组画·俘虏》

当鲁迅先生在参观完俄国现实主义版画展之后,感慨中国的绘画从宋以来推崇写意,随意两笔即可表示眼睛或是飞鸟,但是却细节莫辨,非常空虚简略。写意对于工笔的“打击”,文人画家对于职业画家的讥讽,导致了直到今日,工笔画仍未能实现复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