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军队美术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年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的正式恢复、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创建以及各大军种、军区创作室的设置,都为新时期全军美术的专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全国美术界思想大解放的洪流,有关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如何摆脱概念化和模式化,如何回到艺术语言的本体,如何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等问题,也获得新的解答。

《宁冈会师》油画何孔德军事博物馆收藏

李宝林、周顺凯的《大会师》、何孔德的《宁冈会师》、雷坦的《飞夺泸定桥》,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的《攻克锦州》,王遵义、高少飞、刘吉成的《攻克济南》,刘志昌的《孟良崮战斗》,魏楚予、陈坚、赵光涛、陈其的《淮海大战》,还有范迪宽的《英雄阵地上甘岭》,崔开玺的《长征路上的贺龙与任弼时》等作品既秉承了现实主义美术一贯强调的深入生活的艺术主张,同时也开始摆脱既有创作模式的桎梏,艺术家的个体感受被激发,由此获得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也是现实主义创作越过藩篱的开端。

《西柏坡》雕塑王树山中国美术馆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军事题材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媒材也越来越多样。由较为单一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模式,向创作手法、形式风格与题材内容的多元化拓展,呈现出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艺术新象。张道兴的《儿子》、孔紫的《高粱青青》、李翔的《壮士行》、苗再新的《雪狼突击队》、袁武的《抗联组画·生存》、何晓云的《嫩绿轻红》;骆根兴的《西部年代》、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白展望的《壹玖肆玖》、孙浩的《飞行好天气》、秦文清的《海军陆战队》、邵亚川的《巡堤》、尚丁的《途中》、邢俊勤的《第二小分队》、陈树东的《开垦》;隋自更的版画《厮杀》、程兆星的版画《史册一·二章》、王树山的雕塑《西柏坡》等作品以充满个人风格和饱满情感的艺术语言,完成了对艺术形式的突破,展现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特色。

《开垦》油画陈树东中国美术馆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新观念的表达还是形式意味的探索,军队美术创作都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索战争与和平、人民与国家、个人意志与家国情怀等命题,把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成功地融入创作中,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军队美术发展旺盛的创作活力背后,是在机制、政策、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军美术高级造型研究班”“全军高级色彩研究班”“全军美术素描高级研究班”等一些不同类型的创作培训班解决了创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军队美术创作水平。军队美术连续两届(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在全国美展中获得奖牌总数第一,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也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就在去年开展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军队作者也展现出不凡的实力。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油画陈坚中国美术馆收藏

此外,创作促进理论的发展。今年刚编撰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史》,重点研究了年至年军队美术的发展,梳理了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及新时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军队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变迁及军队美术取得的成就,弥补了解放军美术创作有成绩没有史的遗憾。

三、军事美术的时代特征

《东北抗联》国画袁武中国美术馆收藏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最大的特点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不仅在题材内容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