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中的人物画注重传神,人所皆知。但人物画注重传神,并不能说明中国画的特点,因为西画人物,也讲究神态。能说明特点的,是山水花鸟画,也以传神为最高标准。而木石山水,何以有神?问题在于,“神”就是绘者所写对象的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是“天入合一”,所以不论所写者何,就都有了神。问题还在于,中国绘画的所谓“以形写神”,差不多是“以形媚道”的同义语,因为所写的“神”,并非仅局限于对象的精神,而是从对象身上所体味出的宇宙精神。
明沈周《东庄图册》部分宋人邓樁有这样一段话:“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对这段话的体会,起码应该有这样一点,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模式,是从总体上体察世界万物,不纠缠于枝节,也不过多的纠缠于形,然后径取于神。
明沈周《东庄图册》部分我们门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人是画匠,而非画家,画里充满了匠气。起初对这样的评价,并不能深入理解:只认为是俗与雅的关系。至此看起来,是否传神,可能是匠与家的区别所在。只强调画作形似,而不能使之传神者,当为匠人或者匠气。
明沈周《东庄图册》部分在对传神的理解问题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是人们往往把传神与生动混滑。这种混淆无论对作画还是赏画,都不是小问题因为中国画以外的他画,如西画,何学不生动。所以混滑的话,就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丢失了。所得的结果,就成了中西绘画没有差別,而这种结果显然是荒谬的。在“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支配下,“传神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出的总体准则,强调的是画作要传达出所写对象的精神,即由然之道。所以我们上面说,“以形写神”几乎是"以形娼道”的同义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里谈论的所谓“道”,是“自然之道”,即"宇宙精神”,俗语,也可以称为“天意。
明沈周《东庄图册》部分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思有无间。故古人笔跟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这几句话,几乎是中国统绘画理论的精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从而"曲尽蹈虚揖影之妙,所蹈之虚所揖之影者何?日:物事的精神也;又日:宇宙的精神也。中国绘画,"以形写神”,“以形媚道”,实在是画家们捏起一竿竹管时,心里所期盼的最高境界。
大吴少儿国画-单勾法的柿子树和柳树画法-吴门无派
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之一-吴门无派
《静心斋清趣》原创国画园林教学-第十四节-吴门无派
大吴国画名作讲之第一讲-温良敦厚-《洛神赋图》
各位看官记得随手点赞或转发收藏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