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最早的山水画文献——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及其他
原著:陈传席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出生于一个官僚士族家庭,晋废帝时(顾二十余岁),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孝武帝时,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义熙初(),为散骑常侍。年62卒于官。
顾恺之从青年时便做官,但做的是闲散的官,他一生精力主要用在绘画和诗文上,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的诗文当时被誉在曹操之上,称其“文虽不多,气调警拔”(见《诗品》)。顾恺之主要成就在绘画理论,是我国画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以人物肖像画最为擅长,亦作山水。《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着他的山水作品。
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彻底觉醒,他的“迁想妙得”、“传神阿堵”、“置陈布势”等重要主张,至今仍为艺术创作所用。顾恺之的画论有三篇。它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其中有一篇《画云台山记》,是主要谈山水画的。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1)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2)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3)从顾的《画云台山记》一文可以看出,大画家对于山水画要求还是很高的。不像张彦远所记和目前尚能见到的敦煌壁画中的山水那样简单稚拙。此文虽刻画了道教中张道陵试度弟子的故事情节。但更多的是记叙山水的构图法,以山水为主。后世的《龙袖骄民图》、《临溪独坐图》、《溪山行旅图》、《葛稚川移居图》等,从名字看来是以人物故事为主,也画了人物故事,实际则仍是山水画。此文名字都是画云台山,而内容也以山水构思为主,如果画出来,应该是一幅山水画。
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一)所写三段山,前、“中段”、“后一段”,而构图又是从东至西,所以不叫“东段”、“中段”、“西段”,是因为既有左、中、右。又有前、中、后,看来山是有重势的,有深远感的。有的论者说:“六朝山水画,只有以上下表示高度和以左右延伸表示长度的作法,而还没有明显地以不同层次表示深度的作法,或者说至少那时还没有有意识地向纵深方向去开拓画境。所以“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也应该就指同一类画法……”(见《文物》·12期《试谈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问题》),这些论点未必站得住脚,咫尺万里,光靠左右延伸是很难表现的,必须有深远感。敦煌壁画中北魏《饲虎图》,亦可证其非。而且顾文中所叙山形上有绝崖,下有“诸石重势”,“后有一冈绕之”,若无重深之山势(即纵深感),是无法表现的。
(二)画的上下皆以空青画之,当时的山水画是以青绿为主,且满纸皆色。又作“高骊”、“丹崖”等类颜色,是很艳丽的。
(三)山分阴阳向背,水中有倒影。
(四)图中有松树、桃树,不完全是张彦远所说“栖梧宛柳”。
(五)画中不但画人,有故事情节,而且有凤、虎,“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可见山水中多画复杂的禽兽,而且详细具体。在唐代才知道“远人无目”
北宋范宽临流独坐图又结合顾的《魏晋胜流画赞》:“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也。”等等。可知当时的画也是知道用笔的轻重转折和用色的浓淡的。
山水画产生于晋宋,晋宋之后至隋初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停滞不等于空白,只是无甚发展。当时山水画不是相当引人注意,亦无特出大家,然而所以说山水画产生于晋宋,乃是由此时始而兴起了山水画。晋宋之后至隋初的山水画是不绝的,本书第二卷题目叫“山水画的停滞、发展和突变(晋宋之后至隋初,隋至唐初、中唐)”,这是为了作比较,而把这一段山水画发展的特征道出,但一般地都把六朝作为一个阶段来介绍。这里不妨把六朝的其他山水画家作一简介。介绍这些画家,一是因为早期的山水画家见于史料者少,虽非重要画家亦不使遗漏;二是说明山水画产生之后,能作山水的画家一直是不断的,亦非极少数。
北朝壁画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朝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但聪慧俊朗,继武帝、豫章王之后为梁元帝。
萧绎于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侯景之乱”中,受密诏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以讨侯景。但他拥兵观望,专力对付其他争夺帝位的诸王,至大宝三年(),才率兵击灭侯景,即帝位于江陵。后,西魏讨梁,他被困于江陵。及城陷,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历代名画记》作:“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遂为西魏大将于谨率军所掳,不久被杀。
萧绎是南朝梁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文才和书法及绘画之艺皆高。
萧绎的画,据《历代名画记》所载有:《游春苑图》、《鹣鹤陂泽图》等。萧绎喜好山水,姚最说他“心师造化”。世传他写了《山水松石格》一文,谈山水松石的画法。可惜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山水松石格》已不完全是他的作品了①。这篇文章中也提到“行人犬吠,兽走禽惊”,犹是六朝山水画的形式,开头一句“天地之名,造化为灵”也是六朝人的思想。
戴逵(约-),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后徙会稽剡县(今浙江嵊县西),隐士。他是画家兼雕塑家,亦工书法。《历代名画记》记他:“其画古人、山水极妙。”
戴勃,戴逵之子,画有父风,据载:他的山水画比顾恺之好(“山水胜顾”)。
陆探微,吴(今苏州)人,约生于晋末宋初,死于南齐永明三年(年)以后。他的人物画被大评论家谢赫评为第一品第一名。他也能画山水。《唐朝名画录》载:“陆探微画人物极其妙绝,至于山水、草木粗成而已。”
谢庄,字希逸。刘宋时画家,但他的山水画还有点类似地图。所谓“图天下山川,土地”。(见《历代名画记》)
谢约,齐人,史载其“善山水”,有《大山图》传于世。
萧贲,字文奂,梁人,曾为梁朝的河东太守。《历代名画记》载其“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他的画皆自写生来,姚最说他“含毫命素,动必依真”。他作画“学不为人,自娱而已”(《续画品》)这便是后来文人画的指导思想。奠基文人画思想基础的苏东坡,就特别欣赏萧贲,清人方浚颐《梦园画录》曾著录苏东坡一段画跋说:“萧贲,梁武帝时人,工画山水,遗迹罕睹。闻其落笔疏秀,格高声重,今睹斯帧,如读未见书,千古大快事也。”
萧云从(明末清初)所绘《太平山水图》北朝山水画:
东晋之后,中国以长江左右为界,分为南北朝。北朝除了一个后周的画家冯提伽,张彦远说他“山川草树,宛然塞北”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画家可供介绍。各种史料亦鲜记载。但北朝却有一个敦煌壁画,保存至今,内有很多山水画,可供参考。
北朝壁画策划:许华新
整理:缨子
排版:秋明
出品:桂林龙门书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