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军第期在石涛一生浩繁的作品之中,宣城时期十五年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其中年创作留存下的几件作品更具有代表性。这年冬天,他在敬亭山广教寺所作的《自题种松图小像》,对研究石涛而言极其重要,为其宣城时期可考的唯一自画像作品。此幅作品为手卷,纸本,浅设色。纵40.3cm,横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罗家伦先生旧藏。石涛的清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位于敬亭山南麓的广教寺建于唐大中三年(年),是一代名相裴休任宣歙观察使时所建。建成后,唐代名僧黄檗希运禅师曾在此驻锡讲道⑦。至北宋,宋太宗赐御书百二十卷,僧惟真建阁储藏,元末尽毁。明以后,广教寺屡毁屡建,现仅存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年)的双塔,为七级方形平面直井式塔心室仿木楼阁式砖塔,双塔保存了唐代佛塔的风范,为全国所独有。是方形佛塔中可以登临的最早实例,广教寺也因建有双塔也被俗称为双塔寺。由于战乱,广教寺经历过一次火灾,石涛来到的时候,寺院十分衰败,在旅庵本月的倡议下,石涛和师兄喝涛接受了寺院的重建修复工作。年(康熙十三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三藩之乱”。春天,战火还没有蔓延到宣城,石涛在敬亭山采茶并作画数幅。敬亭山是宣城重要的产茶区,所产“敬亭绿雪”茶因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曾列为贡茶。采茶间隙,石涛在敬亭山云齐阁作画六幅(现藏故宫博物院)并题诗,其中有“写于敬亭山云齐阁”款识是一幅即兴写景状物的作品。新长的翠竹已经超过了云齐阁的屋檐,朝云深处,四月的山风使站在窗前凭栏的画僧感到一丝寒意,款题:新长龙孙过屋檐,晓云深处露风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沾。夏,在广教寺为唐赓尧作画,款题:“甲寅夏日,清湘石涛济道人敬亭双塔寺”;又为吴震伯之父吴尔纯作《梧桐松石图》(现藏吉林博物馆),石涛与溪南吴家三代都有交往,多次为吴家作画;游南漪湖,访倪正,作《山水人物图》卷之“湘中老人”;夏至,石涛绘有水墨《观音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幅笔法取自梅清,以颤抖流畅的笔法勾勒出人物的衣褶和山石的纹理,又以纤细的笔迹描绘出观音丰满、慈祥的脸庞,显示了曲直、粗细、刚柔、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对比。年夏秋之际,宣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叛乱,9月,耿精忠部队逼近徽州,石涛前往城东南柏枧山避乱,留存画作不多。这一年冬天,石涛返回广教寺,创作了自画像作品《自题种松图小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火劫后的广教寺百废待兴,石涛作此亦或为了重修广教寺发愿,亦或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怀。第二年,歙县人江注来到宣城,在施闰章陪同下,一同来广教寺访问喝涛、石涛,并作有《同愚翁访喝涛、石涛两双塔寺》,在诗中他对石涛与师兄发出由衷的赞叹:残寺复为新,其功已浩浩。门前一双塔,将为两师表。⑧对他们将广教寺修葺一新的努力表示敬佩,认为其功德好像广教寺前的双塔一样巍巍耸立。石公《种松图小像》的散佚临本关于石涛的《自题种松图小像》,除了前文提到的罗聘本、朱鹤年本,是否还有其他临本?在罗家伦旧藏的《自写种松图小像》中有戴本孝、苏辟、王慨、汪士茂、祖琳禅师和汤燕生的题诗,这六人并无一人是宣城人。此外,史存围绕石涛《自写种松图小像》的题诗,著名的至少还有三首,包括屈大均的《石公种松歌》、施闰章的《石公“种松图”歌》和梅庚的《题石涛种松图》诗。其中梅庚的标题明确的写明是题画诗。不妨先把这三首诗完整的抄录下来:《石公种松歌》屈大均⑨石公好写黄山松,松与石合如胶漆。松为石笋拂天来,石作松柯横水出。泾西新得一山寺,移松远自黄山至。髯猿一个似人长,荷锄种植如师意。师本全州清净禅,湘山湘水别多年。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见天。湘水北流与潇合,重华此地曾流连。零陵之松更奇绝,师今可忆蛟龙颠。我如女萝无断绝,处处与松相缠绵。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种未有白云田。乞师为写潇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我居漓南忆湘北,重瞳孤坟竹娟。湘中之人喜师在,何不归扫苍梧烟。在这首诗中,诗人除了赞叹石涛善于画松,还特地点明石涛的身世来由,记录了石涛曾经从黄山移栽过松树至泾川一山中寺院的经历。据此,有专家将石涛来泾县移栽黄山松种于寺中的时间定为年秋,并作为创作《自题种松图小像》的前因之一。同时考其与泾县的经历与老乡、县令邓琪棻的到任有关。⑩考此诗的作者屈大均和石涛初识于年,时石涛借居金陵长干寺一枝阁,两人一见如故,石涛拿出《种松图》请屈题诗,由于时间紧迫,诗句并未有及时题在手卷上。因此,以屈大均年诗中的一句来断石涛在泾县寓居山寺的时间是年秋,论据不足。且石涛、两年内并无黄山游踪,移栽黄山松亦无可能。而年秋,宣城的“三藩之乱”到达巅峰,邑人纷纷外出逃难,如梅清在青干山,施闰章在华阳山,直到此年冬天才返回宣城。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涛很难有从避难的柏枧山出来,游历战火纷飞的徽州黄山的可能。石涛:策杖行(响山背面)关于种松图,宣城诗人、画家梅庚也有一首《题石涛种松图》诗:黄海松奇天下无,苍松古貌多无比。踏翻两地寻不得,都在石公墨池里。石公出世好颜貌,科头踞石但微笑。拾取青松种作林,手辟荆榛扶广教。此地昔闻黄蘖住,金刹弥山接官路。千间广厦一夕收,剩见双幢矗烟雾。我闻树木须百年,石松掉头不谓然。图成自补虬枝干,万树龙鳞顷刻传。黄蘖一去空祖庭,卓锡何来双树青。金鸡夜叫灵泉涌,坐待松荫满敬亭。在这首诗中,梅庚对石涛“拾取青松种作林,手辟荆榛扶广教”,修复临济宗祖师黄檗禅师兴建的广教寺表示钦佩,对石涛种松画松,“图成自补虬枝干,万树龙鳞顷刻传”的高超技巧表示赞赏。诗末最后两句“金鸡夜叫灵泉涌,坐待松荫满敬亭。”是借广教寺金鸡井的传说,表达石涛种松的功德圆满。此外,宣城诗人施闰章在《石公“种松图”歌》诗中也写到:梅翁石公皆画松,倔强不与时人同。石公飞锡腾黄岳,万松诡异罗胸中。朅来黄檗袈裟地,便拟手擎双塔寺。茎草拈成丈六身,旧时云鸟来依人。金鸡舞罢吼龙象,种松欲遍无荒榛。上人逸兴多如此,黄岳千峰归眼底。高坐松阴自在吟,役使神猿及童子。客来笑把《种松图》,看取新松种几株。俄倾空中声谡谡,青天万树齐浮图,为问西飞黄檗归来无。在诗中记录了石涛将刚完成的《种松图》拿给来访的施闰章看,令诗人萌生了“俄倾空中声谡谡,青天万树齐浮图”的感受,诗的开头还特地提到了“梅翁石公皆画松”,即和石涛一样擅于画松的宣城画坛宗师梅清。既然这两首诗保留的如此完整,且意境相似,那么这些诗又题到哪里去了呢?在施诗的标题下,有一行不引人注目的小字写的明确:“画为梅渊公笔”,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并非题在石涛的《自题种松图小像》,而是题在了梅清(字渊公)所作的《石涛种松图》上,施闰章的六字小注也许就是他为了避免混淆而特地标注的。图四:黄山十九景图之一关于石涛和梅清的关系,是清初宣城书画社群体中亦师亦友的楷模。石涛寓居宣城期间诚恳地向梅清学习,早期的画风基本来自梅清气象雄强、风格豪放、水墨淋漓的特征,梅清也有很多向石涛借鉴的例子。例如梅清在《黄山十九景图(之二)》题跋云:“喝石居此,亦石公粉本也,予亦未到,乃黄山别业,久不耐用细笔,又不甘以老态自居,他日石公见之,得毋谓老瞿效颦耶!”(见图四),再有《黄山十九景图(之三)》题跋云:“石涛和尚从黄山来,曾写数册见示中间,唯五老峰最奇,予游黄山,竟未去五老一面,意中再不能忘,提笔时仿佛得之。”可见,梅清也非常注意学习石涛的长处,甚至不惜临习石涛的粉本。因此石涛的《自题种松图小像》,除了上述三个版本,也还有梅清散佚的临本等待我们去发现。注释:①朱鹤年(—年)。字野云,清泰州人,号野堂、野云山人等。主要画作有《万卷书楼图》、《王士祯石帆诗意图》、《仿大痴山水》等,与伊秉绶友善,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年春季拍卖会有伊秉绶致朱鹤年书札册页二十一页。《石涛山水册设色纸本十开》为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品。②翁方纲(~),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③戴本孝(-),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一作休宁人。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清代画家。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④王概(生卒年未详),字东郭,又字安节,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王概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名,主要是三十五岁时曾应沈因伯之请,以明李流芳课徒画稿为基础,为《芥子园画传》编绘山水集,率先编绘中国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谱》。⑤祖琳禅师(生卒年未详),黄山桃源庵僧,与石涛友善。⑥汤燕生(年-年),字玄翼(元异),号岩夫、黄山樵者,江南太平(今安徽黄山)人,一说姑苏(今苏州)人。明诸生,明亡弃,入清后,优游隐居寓芜湖,教书自给。精篆隶,古淡入妙;善于绘画。⑦黄檗希运禅师,是禅宗的五大流派之一临济宗的始祖,临济宗也称“当头棒喝派”,此宗后传至朝鲜、日本等地,成为这些国家的禅宗主流。⑧江注:字允凝,安徽歙县人。僧渐江(一六一o―一六六三)弟子,能诗画,隐于黄山。《虹庐画谈》。此诗载《宛陵诗》⑨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三》⑩清嘉庆《宁国府志》中载:“邓琪棻,字伟男,全州人,康熙十三年()由举人任泾阳令,多善政。”见陈国平《石涛居长干寺一枝阁时期行踪及艺术活动考》见《梅耦长诗集》,转引自李青凡《江南诗山》《学余堂诗集》卷二十二《黄山十九景图》(之二)(之三),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梅清画集》参考文献:罗家伦《石涛的自画像和石涛的哥哥》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王景福、汪立军、石巍、童达清《我法——宣城画派研究》陈国平《石涛居长干寺一枝阁时期行踪及艺术活动考》(作者系宣城市规划馆馆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