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陈思嘉文/图
寿山石雕是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自开发雕刻以来,经过余年的历史积淀,融合了多种雕刻技法,发展成为具有福州地域特色的寿山石雕刻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等地。3月1日起《福州市寿山石雕刻技艺保护规定》正式实施,这对于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益晶来说,意义重大。14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战峰村的陈益晶工作室,了解他与寿山石打交道的51载岁月。
钻研51载巧用自然石打磨雕刻
陈益晶今年65岁,14岁时,他就开始随舅父林炳生学习寿山石雕刻,学习到的技法以写实雕刻为主,林炳生下刀又准又狠又快,因此他学会了如何用运刀法,而岳父林发述专以写意形势雕刻技法,他遂后又向林发述请教,从而精进绘画和设计。
两个师傅师出同门,虽然雕刻技法各有风格,但都善于利用自然石形状,所以学艺过程中陈益晶也传承了这一点,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年,陈益晶创作的作品《东山弈棋》荣获福州工艺美术“如意杯”大奖赛一等奖,著名书法家潘主兰老师特意题写“因材施艺,巧用自然”的字画送给他。
“当时我非常受鼓舞,觉得醍醐灌顶,这八个字正是寿山石雕刻的奥妙所在,我的创作思维就拓宽了。”陈益晶介绍,《银河会》这件作品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构思,因为晶莹脂润的红黄白三色冻石中,夹有大片黑色砂岩,多次设计都不理想,让他寝食难安。
《银河会》
于是,陈益晶就将石头供在床头。“创作灵感来自一句福州话,与7月初7有关。”陈益晶一下想到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茅塞顿开,眼前浮现出乌黑的水牛。这块石头由此启动,3个月后终于完成,黑色的岩石雕刻成了水牛和喜鹊,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行一相抵九工
陈益晶的工作室里,有一张颇具年代感的工作台,这张桌子虽不高,但桌身绿漆有些褪色,还有许多深浅不一的划痕。“这张桌子起码有30岁了,每次看到都让我想起,那些它陪我走过的雕刻时光。”这三十年来,陈益晶潜下心,耐着性子研究创作技巧,跟国画学习绘画,跟玉刻学习不同的雕刻技艺,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和技术水平。
陈益晶选了一块原石,这块石头周围是透明度较低的乳白色,而凸起一角是淡淡的琥珀色。起先,用笔在琥珀色石上勾勒了一只喜鹊,可他并不满意。寿山石雕刻在创作时,“相石”为重要环节,雕刻家要根据石头的形状、颜色等设计出要雕刻什么。“一相抵九功,只有读懂里面的色彩,创作出来的作品,情感才是流畅的。”陈益晶说,像这样的石头,最好的设计就是用包雕技巧做一个乳白色石“包住”琥珀色石的人物形象。
定了设计后,就是三轮机打坯、钻子凿坯、修光刀修光、砂纸磨光等多道工序。修光这一道工序,让石头上浮现出一位老者的样子,在修光刀的雕刻下,胡须、衣服的纹理、发型……老者的神情渐渐丰富了起来。“一件好的寿山石雕作品,不单石材好,作品要形神兼备,充分利用自然色彩。”陈益晶认为,几件作品同时进行能让他每天保持清醒的创作状态,遇到技术停滞不前、没有提高时,就暂停一下。
为新时代创作传承技艺与匠心
3月1日起《福州市寿山石雕刻技艺保护规定》正式实施,这对陈益晶来说意味深长。每年陈益晶都会举办“我是小小传承人之印象寿山石”的雕刻体验活动,看到孩子们认真上课、感兴趣的样子,他十分感动:“孩子们会过来跟我说,寿山石雕刻真有意思,还问我明年能不能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
遇到工艺美术的低迷期,能做的唯有坚持初心,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提升自己的技艺,机会来了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平时陈益晶经常如是教导学生。虎年来临,他还与学生们一起创作了《福虎迎春·万事吉祥》。
“艺术品的全球化是个机遇,这对个人的艺术作品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意味着,我们的作品要为新时代而创作,讲述中国故事。”近年来,陈益晶在多地举办“石鼓匠心”师徒传承艺术作品展,今后也将继续举办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寿山石雕刻艺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