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珍丨吴庆洲: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原创吴庆洲建筑史学刊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营造的仿生象物意匠,认为它是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的产物,其文化渊源为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风水观念,并从法人、仿动物(包括凤凰、龟、鲤鱼、鳌鱼、龙、牛、螃蟹、蛇和蜈蚣等)、仿植物(包括葫芦、梅花等)、象物(包括琵琶、船、盘、盆、钟、棋盘、八卦等)几方面,研究其文化内涵。

前言

中国古代城市村镇园林建筑的营造,受到各种思想体系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三种思想体系是:1、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2、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体系;3、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

“礼”是一种伦理政治,提倡的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的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其主要内容为正名分、别尊卑,其精神为秩序与和谐,其内核为宗法和等级制度。礼制对城市制度,建筑的形制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制度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是王城的形制。《匠人》将城邑分为三级:王城、诸侯城和作为宗室、卿大夫采邑的“都”,对各自的规模,规划形制、城邑数量、布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同样,历代对建筑的开间、装饰、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礼制。

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在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以《管子》的学说为代表。

管仲——(公元前后)是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由战国、秦汉的人汇编而成的,其中记录了管仲的言行,体现了与礼制不同的规划思想。《管子乘马》云: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齐都临淄城的规划建设,就是《管子》规划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建筑和园林方面,全国各地民居建筑和园林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体现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风格,都体现了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客家民居的营造就是典型的例子。

客家居民多依风水学说选址建造,基址多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其建筑材料多取自当地,以土、石为墙,木为构架,青瓦为盖,外形庄重、朴实,与绿水青山、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其建筑前面往往有池塘,前低后高,排水便利。后面高,又植有风水林,果木繁茂,可挡冬天凛冽的寒风,又可养水护土。建筑内的生活污水排入池塘,池塘较大,有自然净化作用,并可养鱼。池塘的水可作消防用水,又可灌溉塘边果木菜蔬。可以说,客家民居与赖特大师的“有机建筑”相符,而且是生态建筑,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人工生态系统。客家民居这种生态模式乃中华先民长期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的积淀和结晶。

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追求天地人三材合一和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哲学之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五行说和天人合一说以及世俗化的哲学——风水学说等等,都对城市村镇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受不同思想体系的影响,城市村镇园林建筑营造意匠均会有别。本文所探讨的仿生象物、法人法自然意匠,主要是由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指导下产生的,它符合《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准则。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的这段话,为我们仿生象物、法人法自然的意匠,作了很好的阐释。圣人正是通过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法人),远取诸物(象物),才创造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这样的营造意匠,营造出与天、地、人及宇宙万物和谐合一的城市村镇园林建筑,以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的文化渊源及其分类

仿生象物意匠的文化渊源

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园林、古城以及设防的楼堡村寨,都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的特征。其中,仿生象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其渊源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风水思想。

1、生殖崇拜文化

先民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现象。直至现在,在世界各地乃至中国仍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人类社会的生产分为两种。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生殖崇拜是人类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崇拜,包括五谷的丰饶、六畜的兴旺以及人类自身种族的繁衍。农业民族希冀农作物丰产丰收,游牧民族期望牛羊成群,固然是生殖崇拜产生的原因,而生殖崇拜的深层内涵,则是对人口增殖的渴求。原始人类的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其人口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延续下去,这是原始人类生殖崇拜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与世界各地的生殖崇拜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特色。它由男女生殖器崇拜和男女交媾的生殖力崇拜,发展出独具一格的生殖崇拜文化。

在先民的自然崇拜中,对太阳的崇拜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各种周期运动的自然现象中,月亮和太阳的运动是最有代表性的。月亮夕出朝落、盈亏圆缺的月周期运行,太阳的朝出夕落的日周期运行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年周期运行是先民建立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最重要的基型。两者之中,又以太阳更有代表性。对太阳的崇拜与图腾崇拜相结合,便出现三足鸟。

叶舒宪先生指出,“太阳的光和热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保证条件,太阳的规则运行本身亦为农夫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提供了最基础的空间和时间观念,成为人类认识宇宙秩序,给自然万物编码分类的坐标符号。”

中国古代先民从男、女性别的显著差别中以及太阳的强烈的光、影中产生了阴阳观念,以抽象符号“—”表示男根,“――”表示女阴,以阴阳观点观察世界,从而产生了八卦,其“根喻”是“家庭”,“乾坤两卦是父母的象征,其余六卦便是三子三女”。父母为一家之主,两性交感而生育,子孙孳生繁衍,内部和谐,均与“生殖”有关。

作为自然力崇拜之一的中国古代生殖崇拜,与天地崇拜,日月崇拜,山川崇拜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宇宙观。

《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易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系辞上》:“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易系辞下》:“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管子内业篇》:“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由人类的生殖,推而广之,去认知天地、宇宙的生殖,即如《礼中庸》所云:“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是《周易》和《老子》的宇宙观。

李约瑟先生明确指出:“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思想,认为:宇宙内有两种基本原理或‘力’,即阴与阳,此一阴阳的观念,乃是得自于人类本身性交经验上的正负投影。”

嵇文甫先生说:“男女一小天地也,天地一大男女也。乾完全是表示男性,坤完全是表示女性。由他们的交媾翕辟,万物就化生出来。这明明是把两性关系移到宇宙上,成为一种性的宇宙观,对于性的崇拜也很像个样子了。”其见解是精辟的。“性的宇宙观”点出了《周易》和《老子》哲学思想的共同之处,即两者都有生殖崇拜文化的内涵。

然而,《周易》哲学洋溢着阳刚之美,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传》)《老子》则主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致虚静,守静笃。”“无为而无不为。”其哲学观点散发着阴柔之美。

叶舒宪先生认为:“中国上古的原始道家思想,即老子和庄子所代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是一套冬季哲学或玄冥哲学,其价值取向主要在于虚、无、静,这同以实、有、动为价值取向的儒家重生哲学或春季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主流。”“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传统分别植根于神话宇宙观的不同时空基础,发源于不同季节的礼仪系统。仅以老庄的归真反本思想为例,我们可以在典型的冬季礼仪蜡祭活动中找到其直接源头。蜡祭的本义在于给自然生命的周期性结束息老送终,而在息老送终的背后则蕴含着辞旧迎新的意思,只是所强调的重点不是新生本身,而是新生命孕育的前提——回返生命的本源;不是阳刚之动,而是阴柔之静;不是发生之多,而是抱藏之一;不是萌发之出,而是孕育之伏;如此而已。”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龙、凤等生殖崇拜象征物成为建筑重要装饰题材。

远古之时,鱼纹、蛙纹为先民女阴崇拜的象征,而鸟纹、龙纹、蛇纹为男根的象征,经图腾崇拜文化的承传发展,后来龙、凤、鱼等成为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

此外,象征女性生殖器的葫芦、石榴、莲、梅、竹、兰等也成为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之一。而表达多子多福的葫芦、石榴、鸳鸯贵子、百子图等更为民间建筑所喜爱。

中华民族是龙的崇拜者,是龙的传人。太昊氏伏羲为中华民族先祖之一,以龙为图腾。“关于龙的远古图腾,其文化智慧的基点实际是崇拜人自身的生殖。”“对祖宗的崇拜,不是崇拜祖宗的亡灵,而是崇拜其生殖力。”这一生殖崇拜文化的内涵已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意蕴。《周易》乾坤的象、数、德其实均与生殖崇拜攸关。《周易》本文以乾卦为第一卦,它象征龙,故这第一卦又称龙卦。可见《周易》对龙这一男性祖宗的生殖力何等推重。

当然,龙也是帝王、天子的象征,民族、国家的象征,因此,龙纹往往用于帝王宫室中作为装饰,民间建筑中是不能乱用的。

2、图腾文化

图腾崇拜作为文化渊源,对仿生象物意匠影响广泛而深远,有必要作一探讨。

关于图腾文化的论著,国内外均有许多。笔者比较认同王大有、王双有著《图说中国图腾》一书的观点。该书认为:

“图腾徽铭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深层(底层)基础文化。何为图腾徽铭?图者文也;腾者媵也,婚媾也。图腾联文,联姻双方的民族标志的整合图符是也。徽者,符信也,徽识标志定型定性也。铭者称扬祖先,美其德,述英雄史诗、群体业绩,励后人,永葆万年昌隆。它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祖先信息的最可靠最可信的历史档案。徽铭,即以徽图形式,使人铭记。……它记录了、模拟了、传达了天地人的综合信息,是天地人参同契的整合结果,高度浓缩为共同的心理认定的外化文化符号。联姻双方图腾标志的互用,民族名称借动物、植物、天体、山川而名,又转而指代族人、族祖先,经过简化,由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图符,构成族徽的单元基础——徽根,与氏族、族人相结合,就形成由绘画型的具象符号解释型的抽象标志互逆或伴生的构成规则和创生系统。氏族的分化并向部落联盟发展,以及由王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并立,就产生图腾层次和图腾徽铭层次的礼制化,产生原生图腾、衍生(演生)图腾、复合图腾等等不同类型。”

在中国,图腾文化发展、流变为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包括图腾美术的本体特征和流变特征。其本体特征集中于两点:

①对祖先的永久纪念,通过徽志、图腾像、英雄祖先、史诗、灵魂返祖再生祭祀礼仪等文化层面得到体现。

②图腾子裔观念,通过纹身、服饰、冠饰、居址器用兵刃纹饰、面具、图腾化妆乐舞、成丁礼、入社礼、桑社礼、婚礼、葬礼、忌讳等文化层面得以表现。其流变特征主要以吉祥图案和风俗习惯为存在形态。

族祖先(含族图腾标志)是吉祥神(降福)、保护神(怯祸驱邪)、胜利神、生命神,所以族徽图腾像于敌对力量就成为符咒、辟邪、镇宅、厌胜、谷口、面具,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器。

图腾文化的这一发展、流变和影响,是仿生象物意匠的重要的文化渊源。伏義氏的八芒太阳纹、八卦、太极图腾,炎帝氏的炎、阳、羊、牛、鱼图腾,黄帝氏的黾、鼋、龟图腾,豨韦氏的猪图腾,防风氏的猪、凤图腾,女娲、蚩尤、共工氏的蛇、鹗、枫图腾,豢龙氏的龙图腾等,都可以在仿生象物的实例中看到其影响。

3、风水观念

风水观念来自原始的自然崇拜中的万物有灵论,与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相结合。因此,风水就成为团结宗族的有利因素。

风水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