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无论学书法还是国画,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书画同源”。

众所周知,书法和国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裁,那么“书画同源”究竟是什么意思,其根本的“源”在哪里?

“书画同源”的解释

书画同源可以大致理解为两种意思。第一种是表面意思,即书法与国画同“起源”,起始的时间年代差不多。

我们知道象形字是最早的图画文字,人们从结绳记事过渡到象形字,逐渐产生了画画和写字。

甲骨文是最早的由图案化的记事,转化为线条文字化的记事。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甲骨文和金文,我们称之为图画文字。看来图画和文字的祖先可是分不了家的。

而且古代写字和画画使用的工具是一样的,离不开笔、墨、宣纸、砚台等,所以它们的发展历程也不尽相似。

但这个词的解释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吗,口口相传了几千年的“书画同源”难道缘由在起始年代?当然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

第二种意思,即书画同源,“源”在笔法。

书画用笔

书法二字顾名思义,“书”就是书写的意思,那么“法”呢?“法”就是法度,方法,指用笔的笔法。

临摹古帖,就是在学习古人的笔法。我们学书,必学笔法。

书法笔法就如同一个人的筋骨,没有筋骨,则撑不起这个人。可见笔法对于书法的重要性,那么书法有哪些笔法呢?

常见的运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提按转折等等。而这些笔法,恰恰也是学习国画的笔法。

练毛笔不能描字,同样的,学国画也不能描画。每个部分每一笔下笔,都有它的方法。

为什么说书法写的好的人,学习国画上手很快,原因就在此。因为书画同源,掌握了书法的笔法,也掌握了学习国画的精髓,上手自然快了。

我们来看这幅画,画面上有两个红萝卜,萝卜的身体用的是侧锋运笔,身体上的须用的是顿提的写法,而萝卜的长须是用的拖笔,茎用的是中锋运笔。

是不是这幅画的每笔用笔,都能在书法中找到相应的笔法呢。

书画同“源”于笔法

元代书家赵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意思是国画中的石头就像写飞白书,而树枝就像写籀文,画竹子还要掌握更多的笔法。如果也有人能体会到这些,便能知道书画本同源。

赵孟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我们上面所讲过的用“写”代“描”,用书法的笔法来画国画。

学习国画的人都知道古代南朝齐谢赫的《六法论》,里面提出了中国画的基本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骨法用笔指国画的笔法,骨是隐藏在肉的里面的,国画看似随意的下笔,其实笔笔都有它的方法。这是不是和书法的原理也很相似呢。

国画之法与书法之法其实是相通的。

“书画同源”的其他解释

书画同源一词,历来众说纷纭,还有其他的解释。

书画同“神”源,在这里“神”指作品的神韵。

我们常说写书法,风神骨气居上,形质次之。我们欣赏书法,不仅要用眼睛看字的形状、形态,更应学会用心去感受,欣赏作品散发出来的神韵,意境。神韵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国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为工具和载体的相同,书法和国画的表现形式也类似。国画同样讲究作品的神韵。有的作品清新淡雅,有的作品气势磅礴,还有的作品奇趣天真。

尤其是文人画,特别讲究意境,要求作品的神韵突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与自热合二为一的感觉。

还有一种是书画同“心”源,这里就不得不提“心画”说。

书为心学,书品即人品,就是指看书法作品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功力、心境及品格,在宋代开始,心画说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传播。

当一个人心浮气躁时,写的字如同一团乱麻;当一个人心平气静时、写的字是恬静淡然的;而当一个人心情极佳,飘飘欲仙时,写出来的字有平时没有的神采。

而中国画也是如此,就算一个人画同样的作品,每天的心境不同,画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性情不同,同样画竹子,更是千姿百态。

古代书画家常寄情于书画,就像诗人寄情于诗歌。用手中的笔,写下万丈豪情,画下无限思情。这一点,书法和国画是一样的。

总结

在这里我们大致探讨了书画同源的含义,无论是从最表面的书画同“起”源,最根本的书画同“法”源,还是形而上的书画同“神”源和书画同“心”源,都大致有了了解。

书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更像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远山,望不到尽头。

学习书画的道路,就是自身的修行之路。但这条艺术之路并不是努力登上山峰,而是你登上山顶之后,发现还有更高的一座山在等着你。

突然觉得有书画相伴,活到老,学到老,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书画同源,毋庸置疑。在书法中学国画,在国画中观书法,技道两进,才是理想的人格境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