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而至,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更洋溢在美丽乡村的屋舍田间。
在丽水各地乡镇村庄里,村民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欢度佳节——“云上过大年”的覆盖面更广更普及;以往常见的鞭炮烟花屑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特色文创、民间艺术作品,让春节在传统与新潮的文化交融中更添喜气;合作社里、生产基地里,一个个沉甸甸的分红红包映衬着一张张欣喜的笑脸,生动描绘着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乡村图景……
“云过年”:让年味传得更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虎年春节,选择留下欢度佳节的“新丽水人”比往年更多,“云拜年”“云游村”“云年味”“云村晚”等线上“云过年”话题热度持续升温。
春节前夕,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我要上村晚”暨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网络联动启动仪式在松阳县石仓村举行,活动精准对焦乡村生活,创新推出“村晚山宴”高山美食、“村晚山路”乡村康养、“村晚山货”生态农产、“村晚山歌”艺术研学四种“村晚山字号”乡村生活方式,以行进式、沉浸式的手法表现文化新年俗,展示新年新风尚、乡村新气象。
活动期间,全国17地线上同步联动,各式风情荟萃一堂,年“宅家看村晚·云上备年货”直播活动在我市各县(市、区)陆续登场,乡村特色美食、山货在镜头中接连亮相,隔着屏幕也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地道的乡村年味。
过年方式变了,但年味不仅没变淡,反而在不断“变样”中“变潮”了。为了让春节期间年味不减,松阳陆续推出系列年味短视频,在“云欢庆”短视频中,网友们跟随板桥畲族乡驻村干部刘畅的镜头,直观感受浓浓年味。
松阳县赤寿乡章家村有不少新安江移民,“云年味”短视频展现了他们在松阳的新生活,视频里,村民们正忙着制作米粿、米羹。从新安江移民到松阳多年,这群“新章家村人”早已扎根松阳,融入当地生活。“每逢节日,我们总会聚在一起制作老家的特色小吃,与邻里乡亲、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村民温华说。
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是乡村春晚的发源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月山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从去年开始,月山春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和观众见面。
夜幕降临,月山村文化礼堂灯光闪耀,以红色为基调的布景年味浓厚。“三、二、一,开始!”随着摄影师一声吆喝,一个个取材于生活、内容丰富多元的节目依次登场亮相。
改线下表演为线上直播,演员能不能适应?面对这一疑问,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吴亦健给出了答案:“有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指导节目的编排,有专业团队进行全程直播,关键是,村民们演了这么多年,个个都是‘老戏骨’,面对镜头毫不怯场。”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月山村在筹备村晚时严格控制人数。前期排练时,由每个节目的负责人召集演出人员,找空旷场地分别进行排练,或者组织演员“线下练习,线上交‘作业’”。
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月山村晚在线观看量超过百万人次。“通过网线连起千家万户,让我们的村晚文化传播得更远,感染更多人,更有意义,也让我们更有成就感。”吴亦健说。
“虎”文创:让春节更有创意
春节期间,年货市场火热,人们采购年货也越来越注重“文化味”,从剪纸窗花到红色年画,从民族风情到文创周边,越来越多“国潮风”年货开始走俏。
今年是虎年,带虎元素的文创产品特别受欢迎,景宁兰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春节前推出了以“虎”为核心元素的贺岁系列文创产品。在位于景宁鹤溪街道东弄村的这家文创公司内,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多幅以“虎”为主题的年画,有儿童画、剪纸画、国画等,不少还融入了畲族元素。“‘如虎生翼’这幅虎年年画融入了畲族彩带元素。”总经理雷李江告诉记者,畲族文化元素和春节文化元素为企业推出创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
除了年画,公司还推出了内含对联、红包、钢笔等物品的虎年台历礼盒,以及一个个大小不一、憨态可掬的布老虎。记者发现,这些布老虎也“暗藏”畲族元素——它们的填充物均为本地畲药。这些虎年文创产品一经面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在今后的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我们会把畲族文化元素更自然地融入节庆活动中,让畲族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雷李江说。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年,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寄托着一家团圆、和睦、平安的愿望。今年立春,龙泉市小梅镇梅三村村民刘秋红与她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用一双巧手、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创作出一幅幅喜庆的剪纸作品,为虎年立春之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刘秋红是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从去年10月起,她就开始构思创作,思索如何让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传递出时代正能量。结合老虎在古代的驱邪扶正寓意,刘秋红将“抗疫”和“虎”作为基本元素,创作了《五虎抗疫》和《伏虎迎春》两幅作品。
“希望在虎年,疫情能结束。我还在虎的周围剪了石榴、牡丹,寓意国富民强。”刘秋红一边展示作品,一边表达着美好祝愿。
喜分红:让新年更有奔头
“甜蜜分红过新年,幸福生活有奔头。”春节前夕,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里格外热闹,社员们正喜气洋洋地排队签字、摁手印,领取分红收益金。
“以前生活穷苦,最怕过年,现在是盼着过年。如今不仅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领到分红收益金的村民脸上笑开了花。记者了解到,赤石村根据本村股权名单,为全村名股东分红,每人元,共计19.41万元。
近年来,赤石村充分发挥玫瑰花乡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乡村振兴着力点,全面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新业态,促进村集体持续增长,年村集体经济创新高,总收入63.2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1.11万元,同比均实现翻番。
赤石村的好风景还不断引来民间资本,南山湖自然村5幢闲置农房被盘活改造成高端民宿;黄岗自然村因玫瑰花吸引咖啡爱好者前来投资创业,开出了首家田园咖啡厅,为村集体创收……
不仅如此,赤石村云缦康养小镇、垟田便民服务中心大楼等项目也正加紧推进中。其中,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垟田便民中心大楼预计于今年6月竣工,据估算,这一项目对外承租后可为村集体增加10-15万元收入。
赤石村民的幸福春节,是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在丽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冬日的庆元天寒地冻,但位于庆元县江根乡上杉坑村的浙江和昌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却暖意浓浓,来自上杉坑村及附近村庄的几十名村民齐聚在此,领到了年度的“年终奖金”。
为做强生态产业,江根乡全力实施“双招双引”、乡贤回归等工程。年,在外创业的周家道、郑惟平两位乡贤回村投资多万元,转租承包杉坑、后洋、山头等村的油茶基地0余亩,并成立油茶合作社。如今,随着油茶产业发展,用工规模扩大,上杉坑村的劳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附近官塘乡、福建坑底乡的村民闻着“油茶香”前来务工,一棵油茶树成了浙闽两省三乡村民增收的“共富树”。
据了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是一群白发“70后”,平均年龄72岁以上。农闲时,他们到茶园除草、施肥、剪枝、筛果,一年下来,能挣1-8万元工资。“我岁数大了,赶不了远路,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了,一年能挣七八万元!”64岁的村民周家福拿着工资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工厂打工也没挣过这么多钱,“新年新气象,生活越过越好!”
来源:丽水日报记者付名煜叶炜婷见习记者吴怡庆通讯员翁恺科贺坤雷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