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底座是观赏石的主流,其大致发端于明代早期。木座是随着明代家具业的兴盛,特别是海外优质硬木原料如黄花梨、紫檀等的引入而开始制作的,之前没有方面的记载或是实证。明代从海外引进优质木材,一般认为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一个是隆庆年间的重开“海禁”。到了万历年间,有关图绘善本涉及赏石配座的形象记载开始层出不穷。
就像明清家具一样,木座的形式和风格也有时代的分野,明式底座的简约和清式底座的繁复,各逞其美,成为目前赏石底座的主流。明代家具以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特点取胜。明式底座刚柔相济,以线条取胜,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即使有局部装饰,也决不贪多堆砌、曲意雕琢、而是恰如其分、适宜得体。清代家具以造型浑厚、追求奇巧、做工细致、注重装饰取胜。清式底座装饰手法多样,多见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装饰样式主要有水浪纹、云纹、灵芝纹、树瘿(疙瘩)纹、回纹等。此外,像大理石之类的图纹石,一般是镶嵌在硬木插屏或挂屏中观赏的,这也是仿效国画的装裱形式。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古代大理石屏都被归类于家具类。
观赏石底座制作,其工序与家具大体一致,但也有其独到之处,大体可分为设计、选料、开料、落榫、定型、雕刻、打磨、油漆、晾干等。其中设计是第一位的,是先导,是方向,是创作灵魂。尤其是小品组合石,设计的重要性往往是决定性的,落榫是根据石头底部凹凸不平的轮廓开槽抠底,使石头的重心能够平稳地嵌坐于木座内。抠底时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轮廓线要与奇石底部相吻合,最好是密不透风,以奇石嵌入底座后不能摇动为原则。如果考虑到由于气候干燥硬木容易收缩的因素,可以适当留一些空隙。奇石嵌入木座不易过深,也不易采取胶合的方法。奇石落榫也是最难的,是不同于其他家具座架制作的地方。这不但需要选取最佳角度,而且落榫的点和面的处理、底座三围比例的把握,分寸极其微妙,往往过犹不及。比如,云头雨脚的立式山子多是采取上大下小倒置式,取其突兀险峻的特点,底座面积过大,则无疑将这种特点抵销掉了。
做座要选用好木料,最好是硬木。木料的好坏与其密度高下,糯性好坏密切相关,也与干燥处理程度好坏有关。木材粗松的,往往容易变形开裂,也不易起包浆。比较适合的硬木有:花梨木、鸡翅木、料方较大,较适合做大座;酸枝木、紫檀、乌木等,适合做中小型座;做微小型底座最好用好料,至少是酸枝木,包括老红木等,因为小石头适宜手中把玩,底座木料用好料,更容易盘玩出包浆。而粗质木材无望有此佳趣矣。
底座除了木材之外,也可以选择其他材质,如树根、象牙等,欧美国家还采用一种树脂材料制作底座。其实,材质的不同,往往会引发底座制作思路和形式的不同。比如,按照美术馆陈列的雕塑类作品底座样式,往往不讲究底座的材质和工艺,以最为简单的造型和线条取胜,一般都是用复合板材加工制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这种样式移作奇石底座时,一般也只能使用于与现代雕塑形式相似的造型石,尤其是抽象类的,如摩尔石,并非任何奇石都有类似效果。最好是取其样式,灵活变通。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点个“赞”,再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