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11月26日晚,苏轼名画《木石图》以4.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据了解此次神秘竞买者来自中国。佳士得拍卖行的专家于今年初在日本找到此画,并认定是苏轼真迹,画作上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和郭淐四人的题跋。但外界也有人对于画作真伪仍有争议。
图/苏轼《木石图》
香港佳士得年秋拍,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拍品,就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估价高达4.5亿元港币。苏轼传世的绘画作品太稀少了,已知的仅有两件: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潇湘竹石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这两件作品亦有争议。倘若《枯木怪石图》确系苏轼真迹,那4.5亿的估价毫不为过。
一件宋代的作品现身,必然会有不同看法,如果所有人都意见一致,那倒不正常了。
对于年代那么久远的一件作品,我们如何确信它是真迹呢?基本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艺术水准,纸墨、印泥的老化程度,传承的脉络,文献的记载,装裱的样式等等。这件《枯木怪石图》在好多方面似乎都经不起推敲,让人疑窦丛生。
《枯木怪石图》的艺术水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当然,因为苏轼画树、画石缺少可资比对的标准件,画的好坏又是见仁见智的事,所以单纯从这件作品艺术水准去纠缠,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暂且不谈。
这件作品之所以被一些鉴赏家认可,是因为有了刘良佐、米芾的题跋,以及王厚之在画心与题跋之间钤盖的骑缝印。骑缝印一勾锁,意味着题跋不可能是王厚之之后再添加的,也就是说,在南宋时期,《枯木怪石图》就有了刘、米二人的题跋,因此,只要刘良佐、米芾的题跋可靠,画基本就可靠。这推理没错,但请不要忽略一个细节:王厚之只钤印,没有题跋,没有题跋就不能表明这骑缝印一定是王厚之本人钤盖的,因为王厚之离世后,印章还会存于世间的,后人用王厚之的印章去钤盖,去伪造,完全有可能。
刘良佐生平不可考,书法无法比对;米芾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多,完全可以比对。个人感觉,米芾的题跋书法与其他同样是中年时期书写的作品,比如《蜀素帖》相比,点画显得纤细绵柔,明显缺少爽利与硬朗。米芾的题跋非常可疑!如果米芾的题跋站不住脚,那绘画作品就站不住脚。
这件作品还有一个让人遗憾的地方,就是文献记载的资料太少。所有的著录,都集中于最近几十年。我们从画作的题跋、钤印中可以看到,宋、元、明三朝,有刘良佐、米芾、王厚之、俞希鲁、杨遵、沐璘、李廷相、郭淐等人分别过眼、经手,其中不乏大学者,为何对苏轼这样一个大人物的画作如此漠视,只字不提呢?
明晚这件作品就要拍卖了,不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收藏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兑现的判断才有价值,因此,那些有意竞买的藏家,他们的判断最重要。作为旁观者,看热闹之余有点想法,提点疑问,算是心得体会吧。
本文授权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