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倾河汉挂苍崖,石上髹书满碧苔,云封古刹红尘外。呀!何处画人策杖来,折得一枝小梅开,空谷生虚籁,钟声断俗埃,减淡狂怀。”——陈平《水仙子》陈平,年生于北京,新文人画派代表人物,擅长山水、书法、篆刻、诗词、戏曲。与山川景致为友,以梅花奇石为伴,将文人感悟化为笔墨人生,将古人诗意浸染成现代曲韵。陈平的才能因其全面的素养而展现他在艺术创造中的通感现象,对于今天的艺术创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陈平小时候由于母亲一直生病,家里没法细心照顾他,经常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就喜欢拿只笔划来划去,街坊领居就说这孩子以后可以当画家,抱着这个信念就学了画画。陈平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家里更加贫困,后来学了绘画的陈平就用自己的才能给别人画连环画赚稿费补贴家用,比如将鲁迅的小说《药》、《孔乙己》等编成脚本,一段一段的自己画。陈平小时候口吃很厉害,见人都说不出话来,因为缺乏关爱、家里贫困又有自卑感,感觉自己事事不如人,这个不如人之处就要更加努力,更加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作为画家,在选择居所的时候,不挨山就靠水,陈平的费洼山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非常符合书画家、新文人的身份。陈平在第一次画展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思,受到古人受到古人万物归其一观念的影响,长期跋涉山水之间的陈平不再单纯的追求地貌形象的变化,决定将自己的山水融为一景,自此,费洼山庄成为他一生永恒的主题。费洼是陈平母亲老家的名字,母亲去世后也葬在那里,为了怀念母亲,费洼山庄是陈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变的主题;主题、名字永恒,但内容在不断丰富;一开始在笔墨语言上比较浓烈,比如水墨、烟雨这些东西更确切,后来渐渐的把墨色欢快起来,作品整体感到一种欢快、明亮。其次,之前通过染、画把画面的笔墨都浑然一体,现在基本上是以线去书写,像写字一样,看着更放开了。以费洼山庄为主题,作品前后还有技法的变化,通过这样的一种变化来投射自己内心的的变化。以前在技法上更讲制作性,现在更讲书写性,追求笔上的趣味更多了。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陈平的典型个性符号就是对山石的皴法,皴法的用笔属于方折很硬,因为喜欢这其中的逆锋,逆锋又从篆刻中来,篆刻往里下刀要逆着走、戗着走才有力量,这种习惯就影响到了书法;所以在书法里同样喜欢搓锋走,就像陈平的人生一样,越在逆流当中越能展现他的性情。陈平学画,从一开始的自学到少年宫,到后来进入专业领域,走的也是一路坎坷。那时候考美院,在少年宫首先要学素描、色彩这些基本的内容,陈平那时候对色彩非常偏爱,因为非常有幸的接触到的一本书:怀斯,这是美国当时最出名的西部画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怀斯眼中所观察的生活非常单一,色彩非常的冷毅,这种感觉和陈平自身的感受非常贴近。怀斯有一幅作品是画一个小孩从坡上往下跑,当时不理解什么意思,后来知道这是怀斯画他自己;当时怀斯的父亲刚去世不久,他的生活就像画里的破一样,一下子就滑下来了,唯一陪伴他的只有身后自己孤独的身影。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让陈平联想到自己,十二岁母亲去世以后,家里的生活水平快速往下滑;有了这种情感共鸣就更喜欢怀斯了。年,陈平如愿以偿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由于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全面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陈平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扎实功底。大学的生活使他充分理解并吸收了中国文人传统的精髓,并是自己的艺术语言逐步走向成熟。当时陈平在叶浅予先生的实验班,实验班的理念就是要求不分科,要求山水、花鸟、人物并重,像古人石涛、赵孟这些名家也是不分科的,都是全才。在美院,陈平跟着林锴老师学国画,林凯老师是潘天寿先生的学生,潘天寿先生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注重传统,绘画上要求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在这一点上,林锴先生应该是当时最全面里头做的最好的。林锴先生作为要求每位学生都得有自己的风格,不能盲目的模仿老师,鼓励学生找自己的路;遵循着这样的教育,陈平决定吸收怀斯的风格,把怀斯的跟林老师的以及自己的感受融合起来,这样的创作模式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陈平的绘画风格。陈平认为一幅作品,要用人生去画,不是感觉,更不是表面上的浮光掠影,画中要有真性情,才能与人沟通,即使观赏者不理解你,但看到你画中的真情也会被打动,这样才能与众不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11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