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参展的非遗产品。

一张古朴泛黄的桑皮纸是数张树皮枯木逢春的蜕变,略显粗糙的纹理中记录着延续千年的文明。5月14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新疆桑皮纸吸睛无数。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历史变迁,桑皮纸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非遗传承的重视,桑皮纸传统制作技法又“活”了。

文化+创意模式,让“高冷”非遗变得“亲民”

时光越千年,手工制造桑皮纸的技艺没有变,但围绕着桑皮纸的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在新疆展馆中传出“咚、咚、咚”木槌捶击桑穰的声音,单调却沉稳,让桑皮纸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变得“亲民”。

“‘桑皮造纸’体验包能让普通人亲身体验制作桑皮纸的乐趣。”新疆桑皮纸传承推广人、新疆国画院秘书长魏宝山拿着研制开发的“桑皮造纸”体验包向观展者们演示。

“桑皮造纸”体验包里有两小袋纸浆、筛纸模具、木锤、搅棒及造纸流程图文,按照说明就能做出一张桑皮纸。

“这套体验包多少钱”“看着流程不复杂,孩子也可以体验吗”“除了画画写字,还能放叶子作画,真有意思”……参会客商身临其境了解感受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大家感到耳目一新,老传统也能“玩”出新活力。

“原来我一直觉得非遗‘高冷’离我很远,逛了文博会才知道,‘非遗’产品挺‘亲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疆展厅购买了一张桑皮纸画后,深圳市民李炜说。

“桑皮纸具有历千年不褪色、吸水性和抗拉力强、防虫蚀、不怕潮湿等特性,桑皮纸画作可做千年传家宝,弥足珍贵。”魏宝山说,非遗桑皮纸要保护传承好,就必须使之被广泛合理利用才能实现,有使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传承。

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主任王敏和魏宝山持有相同观点。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在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展台前,服饰、家装用品、文具上行云流水般的刺绣艺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敏被围在人群里,耐心回答人们的询问。

“这些作品上绣的是什么花?”来自安徽的参展商章丽琪问。“巴达木花、雪莲花、石榴花……主要是新疆地产植物。”在王敏的讲解下,新疆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让章丽琪心生向往,她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去新疆看看。

“对非遗保护而言,非遗要存活,首先要喜闻乐见;非遗要发展,特征必不可少。‘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使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各界共同努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最好的传承与保护。”王敏说,目前推进的非遗进校园项目,就是让非遗传承人群与大学生们“面对面”生活在一起,增进彼此的了解。要让年轻人知传统、让非遗传承人群创作的产品与现代生活保持紧密联系,也为其创作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这次参展不仅是展示新疆文化,更是要通过市场反馈来检验我们的产品。”王敏介绍,带上展会的培训传承人群刺绣产品都会标注创作者姓名,接到订单后,我们会将消息发布到“非遗巴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