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学易懂中国画古典山水画技法:石的画法

作者:庄志深

在山水画里面除了树以外就是石,画石既要表现出石的质感,又要表现出石的体积和石的神态;既要有神又要有韵有致。只有把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石头画好。所以我们不仅要向古代画家学习其已有方法,还要在大自然中探索新的表现技法。画石如《桐阴论画》云:“画石贵松活,其法不外乎大间小、小间大。运用时全要审向背,定形势,不必拘局死法,运笔须和柔而有逸气,自无板刻之病,落笔宜淡,可改可救,画成再以焦墨醒之,自有松灵活泼之致

《芥子园画传》说:“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所说的三面法就是石的凹凸关系,一笔下去不仅要有数顿、有起伏、有顿挫、有浓、有淡,还要分出阴阳向背。下笔成就石之骨骼、落墨成就石之肌体、笔墨相交呈现出的是石之神采。学画山石,必须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寻生石,按形求法,目识心会,以求完善。

在山水画中,画石的主要部分分为:勾、皴、擦、点、染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来表现。先蘸淡墨再点浓墨,要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要求毛笔含水量不能多、多了不能表现石的质感。画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用中锋写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有力,用侧锋短笔.短线皴擦以表现石的体积感。

画石的笔法与画树相同,转折处勿露棱角,画石外为轮廓,内为石纹,石纹之后为皴法。用笔要有变化有顿挫。

以墨线画出山石的轮廓既为勾,勾应有粗细变化,还要方者为折,圆者为勾,顺势而为。

用来表现石的脉络、质感、纹理、凹凸、向背、明暗。由于区域不同、古代传统画家积累了各种不同的皴法,如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荷叶皴、米点皴等。但无论哪种皴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石的神﹑石的韵、石的情、石的形象,也就是物的“真”。画时用淡、干墨侧笔而画,皴时要把笔的水分挤干,要遵循“阴阳向背”的原则,一般受光的地方不加,上少下多、上虚下实,体现出石的体积感和前后关系,可以皴一遍或数遍。

是指在山石轮廓线旁擦出不规则的墨痕,增加山石的粗糙感,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饱满、生动。皴擦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

当进行完勾、皴、擦后,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需用墨染或色染。墨染,即以淡墨对石的凹处和暗面用笔渲染,以增加石的厚度和体积感。

使平淡的画面生动起来,近点为苔,远点为树,在石上的为苔点,点菩要墨浓,点的疏密要有致,还要有度。

石的组合穿插

树有穿插,石亦有穿插,无论是大间小,还是小间大,还是石间坡、石的穿插只为求一“变化”。大石小石或相依相拥,或互为环绕,或互依互靠,或隔空对望,似有无限情义在其中,使石之神、石之韵、石之意、石之势尽呈眼前。

//28

文章均来源互联网筛选,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注明来源。若因客观条件所限未知原始出处或作者的请原创人与我们编辑联系及时标注或删除。客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