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www.t52mall.com/bdfbj/

吴昌硕三十岁学画,四十岁示人,博取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等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其作整体气势强健,有金石之气,诗书画印共成一体,笔墨之雅操,已入圆熟之境,堪称近代文人画之粹品!

吴昌硕,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花卉四屏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40.6cm×4

题识:1.国色天香是为花王。安得金瓶,供之玉堂。丙辰岁寒,安吉吴昌硕。钤印:吴昌石、吴俊之印、一狐之白

2.白荷花(开)解禅意,点缀不到红蜻蜓。丙辰十二月,安吉吴昌硕。钤印:吴昌石、吴俊之印、古鄣

3.人为多愁年少老,花本无愁老少年。丙辰岁暮,吴昌硕。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道在瓦甓

4.岁寒松柏已全凋,天竹如花慰寂寥。老石一卷天位置,昆仑奴子侍红绡。丙辰冬,昌硕。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抱员天

出版:1.《吴昌硕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天竹顽石》P40、《墨荷》P41、《国色天香》P42、《雁来红》P4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8月。

2.《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天竹顽石》P、《国色天香》P、《墨荷》P,锦绣文化企业,年11月。

3.《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昌硕》,《天竹顽石》P、《国色天香》P、《墨荷》P,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0月。

4.《国画名师经典画库——吴昌硕》,《天竹顽石》P4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6月。

5.《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雁来红》P26、《墨荷》P27、《国色天香》P28-P29、《天竹顽石》P46,人民美术出版社,年9月。

6.《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集——吴昌硕》,《国色天香》P、《天竹顽石》P、《墨荷》P,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月。

7.《书画同源——吴昌硕》中国化研究丛书,《国色天香》P75、《雁来红》P、《天竹顽石》P、《墨荷》P,荣宝斋出版社,年3月。

8.《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二,《天竹顽石》P、《墨荷》P、《国色天香》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8月。

9.《书画鉴定——吴昌硕》邢捷著,P2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月。

出版物

著录:1.《吴昌硕谈艺录》,跋文《墨荷》P99、跋文《墨荷》P,浙江人民美术馆出版社,年8月。

2.《书画鉴定——吴昌硕》P19-P2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月。

3.《书画同源——吴昌硕》,《国色天香》P74-P75,荣宝斋出版社,年3月。

4.《吴昌硕纪年书法绘画篆刻录》P,浙江古籍出版社,年8月。

著录

说明:1.此作品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2.以下出版物封面字体均截取于《墨荷》。

《吴昌硕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8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锦绣文化企业,年11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昌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0月。

天津美术出版社旧藏标签

昌硕健毫金石寿——缶庐中晚年春夏秋冬四屏大作简解

郑竹三

中国百年老社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大师,因其诗、书、画、印四全四绝,又德高望重而请为首任社长。吴昌硕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又为“石鼓篆书第一人”而成为“文人画的最后高峰”。故齐白石有赞句:“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大师春、夏、秋、冬四屏的艺术含金量尤为高超,首是诗、书、画、印四绝的一统,这是士夫画的要素。诗是大雅的文化,书是画的笔象之功,画是写出的气象,印是金石派的根基。四绝而能一统浑然,且各有面貌,此何其登峰造极也。

吴昌硕大师之画艺最显著的功力是以石鼓文入画,这是以书入画、以古入画、以力入画的空前创造。那如锥画沙、折钗股及屋漏痕的功力,在吴昌硕造化的笔象中可谓具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和图式。仅此审美,即如王安石《游褒禅寺记》所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相,真是妙不可言之。”

吴昌硕大师的画道构成法则,最是依“不齐之齐觚三角”美学布阵之,在大三角中含以诸多小三角,此谓简单中涵丰富,丰富中寓大器,乃大师所为也!此构成一如黄宾虹艺理“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长短,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吴昌硕大师大笔墨与大构图及大功力如是也。

吴昌硕大师还是用色的高手,从上海嘉禾本次隆重推出登场的四屏大作中可知那红花墨叶配以黑白景观石的景致是多么的耀眼与夺目。强烈的色域之对比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也是近代诸多大师的艺术手法。何为故,正如潘天寿大师所云:“吾国祖先,喜爱明确之黑白色亦喜爱热闹之红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吴昌硕大师丙辰年创作的春牡丹、夏风荷、秋“老少年”、冬天竹之作,是中晚年高峰之作,亦当是20世纪初其民族文艺复兴的缩影和标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