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3.html

门神画承载着民众对家庭的爱护,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形式内容可以满足人们的多重心理诉求。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论人物形象的阵容如何扩大,门神始终秉承的是同样的一个原则——因为需要,所以创造。

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中,人们的需要各不相同,门神的文化功能自然要随之拓展,以致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有了武将门神、文官门神,辟邪门神、祈福门神等各种类型的门神画。

武将门神画

武将门神直接由早期的神灵性门神演化而来,武将门神是最初的门神形象,也是最主要的门神形象。

它通常被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驱鬼辟邪、镇宅护院。临街的大门是庭院最重要的出入口,需要最威武的门神手持兵器护卫,人们的安全才能获得双重保障。

一、秦叔宝与尉迟敬德

秦叔宝、尉迟敬德以门神形象出现,人们用真实存在的历史英雄人物来替代不存在的神灵,一方面意味着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赋予门神的原始功能在慢慢褪变;另一方面秦叔宝、尉迟敬德是忠臣良将的代表,因此获得肯定认可。

秦叔宝、尉迟恭的门神画像一般是固定样式,即立式鞭锏门神。画面上,秦叔宝双手持锏,左手径直举过盔顶,右手位于腰间。锏,形似双鞭,但是无节,端口不尖,体是棱形,上刻有图形。

尉迟敬德则双手使鞭,鞭的形状似竹节。二人的姿态构图,应该是受到明清时期戏曲的武生亮相造型的影响,手持兵器,背有靠旗。有民间艺人认为,武将造型只有通过将人物夸张变形,不符合常规状态,才能驱赶走鬼魅,镇宅保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将门神的功能发生变化,武将门神画亦随之发生变化。人们不仅要求武将门神能驱鬼辟邪、镇宅禳灾,还需要它能给人们带来祥瑞、福气。秦叔宝、尉迟敬德的人物形象因此从只绘一人演变为有童子相随。

二、穆桂英与秦良玉

武将门神多以男性武将充任,女性武将的身影并不多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穆桂英与秦良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都是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

民间艺人把穆桂英与秦良玉一起绘制成配对门神,画中的穆、秦二人笑容慈善,装饰则受戏剧影响,均头戴红缨球装束,上插雉尾,颈项霞帔,胸口正中间的铠甲上有一护心镜,佩剑持刀,身姿挺拔,背后插着四面彩旗。

两图作对称式样,构图基本相同,只是人物衣甲颜色稍有差异。中国古代的妇女地位低下,很少出门,行军打仗更为罕见,穆桂英和秦良玉以女性身份跻身武将门神画,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文官门神画

宋代之所以出现文官门神画,与门神画文化功能的发展相关,文官门神画多强调升官进爵,与驱鬼辟邪等已毫无关联;也与宋代文官地位的上升有关,宋代重视科举,重文轻武,文官在社会上更受尊重,影响力也更大。

文官门神画有加官进爵、带子上朝、五子登科、父子状元、如意状元等诸多种类,大致可以归纳为登科和升官两大类。

一、登科中举

宋朝统治者大力推行科举,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和自耕农出身的寒门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科举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士子本人希望自己考中功名,改变命运;父母长者也希望子孙能读书进取,状元及第,光耀门楣。登科中举成为普遍的社会期望,金榜题名、五子登科、父子状元、如意状元等各种与科举相关的门神画因此广为流传。

五子登科是登科门神画中的常见题材,多贴于孩子房门上,富有望子成龙的意思,它是孩子们的理想,更是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期盼和祝福。

五子登科原型源于窦燕山教子有方故事,说的就是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连科及第。当然,门神画以此为题材,称作“五子登科”,既含登科主题,也有劝善之意,传说窦燕山一生广做善事,勤俭修德,终得五子登科之善果。

五个童子聪颖可爱,神情样貌生动。这对门神画用色以红、青、紫、黄为主,色彩艳丽厚重,对比强烈,却又不失过年热烈红火、欢快喜庆的气氛。在人物和服饰的刻画上,采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线条粗狂硬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加官进级

中国历来的官本位传统,让人们对官员有一种特别的崇拜;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崇拜之情,因此,做官、升官成了人们的一大祈愿,成了门神画的重要主题。

升官类门神画有加官晋爵、加官进禄、连升三级、带子上朝等多种小类,均带有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升官发财、富贵吉祥等寓意。

《带子上朝》是升官门神画中常见的样式,该故事取材于唐代名臣郭子仪、郭暧父子的传说。

传说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显著,身居高位,深受皇帝器重。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公主自恃金枝玉叶,不按规矩向公婆行儿媳妇之礼,二人因此争吵不休。

有次郭暧醉酒,借着酒劲打了公主,还说皇帝之位他父亲看不上。公主立即回皇宫向代宗皇帝告状。郭子仪听说了这件事,将儿子五花大绑进宫请罪,代宗深明大义,非但没有怪罪,反倒被郭暧的谦恭忠孝之心感动,给他加官进级,并恩赐郭子仪可以带其子上朝。

祈福门神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希望门神能够辟邪禳灾,还希望门神能够保佑升官发财、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祈福。因此,常见的加官进禄、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天仙送子、刘海戏金蟾、利市仙官等都属于祈福门神画。

一、求寿门神画

长寿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在中国古代表现尤为突出,以致出现了道教的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等宗教追求。这种长寿追求作为中国民众普遍的心理愿望,落实到门神画中,就自然产生了求寿类门神画。求寿门神画以“福禄寿三星”影响最大,也最受老百姓喜爱。

“福禄寿三星”,完美地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幸福、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的多重心理需要。寿星又叫南极老人、南极仙翁,人们把寿星看做是主宰人间寿辰的神仙,其典型形象是长头大脑门,白眉白须。

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凑成一组,合称“福禄寿”,他们各自代表着福运、官禄、长寿。有时画面上会出现儿童,即“喜”童,表示“福禄寿禧”,寓意美好。

二、求子门神画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因此都肯定早生贵子,子孙满堂,多子多福。这种观念最终成为中国家庭的普遍追求,因而产生了形态多样的与求子相关的门神画,如石榴、莲蓬、麒麟等形象在门神画中很常见,“麒麟送子”则是求子门神画的代表作。

《麒麟送子》门神画多贴于新婚夫妇的屋门,画面中间有一匹龙头、牛尾、鹿身、马蹄的麒麟,昂首翘角,抬蹄扬尾。麒麟背上驮着一个长相富态的童子正在赶路,意指把贵子送到有福之家。

两童子一个手执莲蓬,一个手执莲花,寓意连生贵子,美好幸福。童子旁边还有一手持扇子的仕女护送,穿戴华贵,温柔典雅。

三、求财门神画

财富是地位的标志,财富也是生存的保障,在世俗生活中,发财历来是人们追求的一大目标,也是人们渴望实现的一大心愿。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美好祈盼因此成为门神画的一大主题,形成求财类门神画。

门神画中常以赵公明为财神。赵公明在门神画中最初负责祛除疾病、避灾保命,《封神演义》问世后,因姜太公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赵公明也就成了财神。

门神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有的周围还会放上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的装饰物,增强财源茂盛的效果。

寺庙道观门神画

受门神画习俗的影响,寺庙、道观等建筑门上也贴有门神画。但这些建筑毕竟是宗教建筑,与世俗民居的功能不相同,其门神画的内容特征自然有异于通常的门神画。

佛寺同时还保留着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其差异更明显,如寺庙门神的形象多以彩绘描绘,是寺庙建筑中最重要的彩绘装饰之一。

一、印度外来门神画

外来门神主要指由印度人物(或神灵)演化而来的门神,它们随佛教传入中国,多曾承担过保护佛教的工作,后演变为守护佛寺的门神,形成佛寺门神画。佛教人物韦驮、伽蓝、哼哈二将、四大天王等,都曾进入佛寺门神画。

佛寺门神画早在唐朝就已存在,且比较成熟。唐朝僧人义净所译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对佛寺画像的轨式记载颇详,门神都由药叉(也称夜叉)担任,但其功能却因门户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

大门的药叉“执仗为防非”,与传统的武将门神近似;大厨门上的药叉“擎美食”,仓库门上的药叉则“手执如意袋,或擎天德瓶,口泻诸珍宝”,这与后世的祈福门神画近似,可以说是吉祥题材门神画的开端。

二、中国原生门神画

中国传统的门神人物同样为宗教建筑所借用,如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均曾现身于寺庙道观门上。神荼、郁垒使用的武器为钺斧,多绘于寺庙中门;秦叔宝白面凤眼执锏,尉迟敬德黑面环睛持鞭,两人通常做捻须状。这类门神画中,一般不含民间的祈福内容。

在宗教场所,最常见的中国原生门神人物是关羽。关羽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形象深得民间崇信,很自然地就进入了门神行列。关羽形象在普通门神画中很常见,如广东地区的门神画中,关羽一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手握剑,背插令旗,腰挂弓箭,左右相对,甚是威武。

寺庙道观门神画中也有关羽画像,如佛教中,关羽就取代印度传过来的伽蓝神,成为寺庙的守护菩萨。相传关羽去世后,得高僧点拨,受佛法熏陶,皈依佛教而成伽蓝护法,即伽蓝菩萨。伽蓝菩萨造像一般为身穿圆领宽大的深绿袍,胸前挂一盔甲,华丽富贵而不失庄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