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绘画,雕塑艺术相类似,象形石在表现事物和实物对象的时候,也应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切入点,比如人物中的儒道佛,动物中的十二生肖,花木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器物中的文房四宝、茶具器皿,食物中的菜肴水果,等等。一方面,大众对于其的认知程度较高,不像有些比较小众的题材往往得不到共鸣。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些日常给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亲切感的事物和实物,经过艺术家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经典题材,有的被赋予了象征意蕴和吉祥意味,得到了升华,历久弥新。

一般来说,在象形石中,有生命体征的价值要高于生命体征的,其观赏除了强调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比例协调、观赏面大等之外,有生命体征的象形石还需要有一种神韵,即一种生命的律动和生机。相比之下,人物石多表现为静中有动,动物石多表现为动中有静,动感十足当然更好,凡是动静相宜的都是好石头。有时候石头形态的象形细节逼真与否往往可以忽略不计,神韵有无乃是关键所在。如果呆如木鸡、状似标本,其魅力和价值要大大降低。即使是无生命体征的象形石----如菜肴、水果等,有的也需要给人以活色生香的新鲜感和亲近感,给人以一种感官刺激和享受。

需要解释的是,所谓比例协调,是指象形石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契合,有的需要一比一比例,即使放大或缩小整体或局部也要保持同比例;有的象形物属于石头上面的一个局部,也需要与外围和石头整体保持一个理想的比例,对比最好鲜明突出一点,体量不宜过小,位置不宜过偏。所谓观赏面大,是指石头在表现和再现某一物体的时候,其观赏角度宜越大越好,四面可观最佳,至少不宜小于15度。如果观赏角度稍纵即逝,即使再上照,,也不能被认为是精绝之品---这往往表现为肖像的侧面轮廓。所以单单从照片来判断象形石的好坏往往会出偏差,就像隔山买牛一样,最好经过实物检验推敲。所谓神韵,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认为:“作画,首先要了解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无论画什么,总不出这三个原则。了解了这三点后,画出的画才能形态逼真,神韵生动而跃然纸上。”所谓“万物之中皆有神在”,充分表现物之理、物之情、物之态,这大概便是体现物体的神韵之所在吧。

有生命体征的象形石,应该以人物为上(国画以山水为上,西画则人物为上),所谓万物人为尊,人物石的审美观照容易雅俗共赏,引发共鸣。而且人物涉及面之广泛和多元,也是任何其他物种难以企及的,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明星,也包括各种艺术作品所虚构的主人公形象,还包括各类佛道神仙,可谓各类杂处,阵容庞大,他们大多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主要特征,人们耳熟能详。其中,头部是人物石最关键的要素---人物石中常见头像石,一般人物石多要求头部出挑,比例协调,比如速写之中有头部比例立七坐五蹲,三之说,可作借鉴。有的最好还要有俏色。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包括名人也有一个善恶之别,比如伟人与枭雄,虽然形成难度都一样大,但显然人们更乐意接受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有意思的是,人物形象之中,有的会经常出现-----如寿星、观音之类虚拟人物,有的则极难见到---如公众人物、影视明星等,这也是奇石神秘性的一种体现。而且,一般水冲石难以出现人物五官细节-----九龙壁是一个例外,而山石、风砺石则容易出现人物五官细节。这是判别其形成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生命体征的象形石,除了注重题材讨巧之外,考察其形成难度很重要,其实就是一种稀有性,这需要了解有关石种特点,石性特征。比如水冲石、风砺石很难出现洞穴凹窝之类,山石则比较容易出现;绝大多数石种都很难出现规整几何形状的物体,相对于山石、风砺石而言,水冲石中更容易出现此类象形石。整体而言,风砺石最容易出局部细节肌理效果,山石其次,水冲石再次之。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记得点个“赞”,再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