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边上长黑点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0/9084033.html

主办单位

西泠印社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吉林市美术馆

吉林市画院

吉林市雾凇印社

策展人

谢吉昌

展览时间

12月1日——12月25日

展览地点

吉林市美术馆

(北极街66号玄天岭旁)

社员作品

(以出生年月为序)

吴贤军

字竹甫,年1月出生于湖南平江,年定居长沙,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直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师、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导师、岳麓印社主席团成员、长沙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书法篆刻与现代刻字,兼修国画诗词,出版《中国当代篆刻家—吴贤军篆刻集》《印坛点将·吴贤军》《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一一吴贤军篆刻作品集》……

书印同宗相得益彰

一眼五千年,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从古至今中国书法、篆刻的形式与风格及其关联与发展历历在目,两者同宗同源,形影相随,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相得益彰。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与篆刻都是以汉字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大至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应用文字与印章形式,其书有甲骨、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字等,各书体皆有碑帖传世;其印有古玺、秦印、汉印、将军印、隋唐官印、宋元押元、流派印等,各类印章皆有印谱可读,不同时代的印对应不同时代的书体,但又绝对不是篆书或其它书体的文字直接机械地搬到印面上,两者对照一下就不难发现书法与篆刻文字的差别,虽字法相同,但字形有别,一个书写性强,一个工艺设计性强。从篆刻艺术创作角度看,不管刻那一种形式风格的印章,写印稿设计过程中,在字法正确的前题下改变入印文字点线的方向、曲直、长短、位置及字形来组织经营章法,使印面文字点,线、面、空间和谐有序,并使其有渊源有新意,有视觉艺术效果的美感,这个方式过程中文字点线字形的改变叫印化。印化是篆刻艺术不同于书法独有的语言,是书体字形过渡到篆刻字形的方式。清代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这一篆刻创作理念,放在从古至今,且不同形式风格的篆刻作品中看,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印风受书风的影响,篆刻作者的书法修养左右印风及体现印文的书写性,从而制约呆板机械的印化,保证入印文字准确无误和自然流畅。另外款识创作几乎就是以刀代笔的书法创作,只是载体不同而已。当下篆刻发展稳健,西泠已提出“大印学”概念,以篆刻学为中心,兼容各相关学科领域。书印同宗,相得益彰,不言而喻。

人读花间字句香(款)

小桥流水人家(款)

阳春载福(款)

有道江山助

张君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考级中心考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嘉宾,山东省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烟台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之乡”莱阳市书协主席。莱阳市政协常委,烟台市人大代表。

篆与刻

篆与刻,如人之两足,两者是互为交替和支持的。而篆刻,便是前行的印迹了。

我的篆刻,来自书法尤其篆书的支持是显在而有力的。比如在篆法、笔意、气脉上的贯注,驱刀如笔,避免了牵强与琐乱、摆布与雕凿。赵撝叔尝言“古人有笔犹有墨”,真过来人语。我的篆书(或不限于篆书),来自篆刻的支持虽隐秘,却颇大。可以说,对于心眼的锻炼,没有甚么能比得上篆刻了。方寸之间展现的万千气象,引领我进入一个常人不易接近的深邃而美妙的境界。因了它的小,才须具备一双法眼,把微茫看得真切而显在。篆刻还直接历练了我观照古人阴阳虚实的这样一种均衡而周备的心眼。这种心领神会,使得我的篆书(不限于篆书)创作,在整体的关联和空间的把控上,在点画的营构与质感上,乃至精气神的透散、喧示与闭合上,得篆刻之助多多。篆与刻,刀笔相师,心怀今古。得意处,不可说。辛丑清秋张君随笔疾风知劲草

牛年大吉(款)

天佑中华(款)

永效鸾凰(款)

李智野

年6月生,别署砚茗堂、老砚。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北疆印社副社长。

篆刻创作手记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符号,是方寸之间红白虚实的转化对比,三法,即字法、章法、刀法是构成印章审美的三大要素,作者通过三法表现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情感。字法的高古与否直接决定了印章的格调与气息,章法则是虚实的矛盾对比与转化,是一件作品节奏和韵律的载体,而这一切最终是通过刀法来实现的,运刀的快慢、深浅、力量,以及不同印材上运刀的变化,决定了线条的张力和节奏变化,对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追摹古印,我们的印章作品,都是从古印出,对古印以及文字体系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传统继承的所谓创新,只能是逞一时之快。打个比方来说,临摹就象存钱,存的越多,花钱的时候就越轻松,这个临摹不仅仅是印章的临摹,还有篆书的临摹书写创作,印从书出即是这个道理,一个不会写篆书的印人终究是走不远的。曾几何时,我也热衷于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逐渐产生了变化,避开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用最平和朴实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艺术思想,追求恬淡自然和浓郁书卷气的作品格调,以大法驭小法,直至无法之法,成为我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不作太白梦日边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款)

何况田间望岁心(封泥)

他乡纵有当头月(款)

张明君

年6月生,河北宁晋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邢台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书法篆刻作品二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协及西泠印社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被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数十次参加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并应邀在日、韩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学术理论文章见诸于多种专业报刊。出版有多种著作、专集。年获河北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文艺振兴奖。

我说“书印合一”

篆刻一道,非书印合一而臻高格佳境。“书印合一”之“书”在“印”前,不仅强调了工印必先工于书,更强调了印之基本在于“书”,印之内涵、意境亦在于“书”。然,书印合一绝非简单的书法文字与入印文字相统一,更绝非书法文字不加“印化”的直接“拿来”沦为工匠“刻字”。历览印林古今卓有大成者,篆书与篆刻无一不是自家之样式、自家之手法、自家之趣味。其独具艺术个性的自家篆书、自家篆刻,均来源、改造、融会于同一及其他书体、书风、印风,且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融会、相互协调,互为表里的互通关系。通俗而言,先于不同篆书书风及其他书体间博观约取形成自家篆书,再遵循篆刻之艺术语言“印化”为自家篆刻。并以书滋印,以印养书,循而环之,得以双赢登顶书印之妙境。或“印从书出,书从印入”之根本即在于此。窃以为,书印合一之关键在于书法的艺术语言与篆刻的艺术语言要成为一个互通体系。详而言之,即治印要把入印的书法文字用篆刻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印化”)又不失“书意”;书法创作又融以篆刻艺术语言,使其蕴含“金石之气”。同时,书法与篆刻二者表现手法之规律、特点有着鲜明的共通性和较高的辨识度。无论是书法与篆刻之间的艺术语言成为一个互通体系,还是具体的书法和篆刻创作,虽都是有意为之,却均要达到无意而出之的艺术效果。把书与印自然地融会,以及自然地书写和刻治养成一种习惯,使精心而为化为不着痕迹的自然生发贯穿于始终,是为治学为艺之大道。若再能自我艺术风格鲜明,又现一作一面貌,一作一气象,一作一趣味,则妙莫大焉,乐莫大焉!缘有此悟,自省!自勉!辛丑七月于牛角书屋

乘风破浪

东西二京(款)

都邑华夏(款)

短歌行(款)

西泠公益行

游子吟

程迟生

年12月生于武汉新洲,幼承庭训,结缘诗书。自93年始,书法,篆刻作品先后数十次入展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西泠印社及省,市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篆刻展及各单项展。获得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七届篆刻展优秀奖,全国篆刻艺术大展银奖。作品散见于各专业媒体,出版个人作品集四册。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篆刻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市文联委员,武汉市书协副主席。

随记

——古玺,汉印及诸流派印风,各类章法都有固定构成图式,都不会超出十来种样式,都有迹可循,皆可按图索骥,而那种无可名状的独特篆法风韵,则很难追寻他的踪迹。这就是篆法创造难于章法出新的地方,也是篆刻这门古老艺术最具魔力的地方。——相同篆法的组合或者结构,书写于纸上与琢刻于方寸之石上,所呈现的时间性与空间特征,会截然不同。线条的方圆,曲直,长短,交接及虚实,刻与书的呈现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说明篆与刻内在虽然具有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原则。使刀如笔多是理想中的状态。——篆法为第一要义是古人的不二法则,今人不必死守。但熟练地识篆与通篆并能合理的加以运用,是篆刻进入创作境界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形成个人独特的篆法以及线型,再加以优美的笔墨形式呈现出来,则臻于完美,这也是历来多数印人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襟上酒痕温旧意(款)

千万难吾往矣(款)

人生识字忧患始

心远地自偏

送书活动中奖名单

1、杜斧书刻2、姜忠书画3、张海东4、艺斋5、小舊雨轩——任靖杰6、吕庚霖(雲水齋)7、陳佳岐8、《众儒书社》王海成9、飞翰阁、李添书法工作室

开馆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