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卷如此厚重又悠久,嵩山因为伫立了太久,他的故事太过浩繁又太过璀璨。随手让一个时间段定格,他都能展现一份令人炫目的五彩斑斓。
何以惊心动魄何以流连忘返
有人说,嵩山文化是根系文化,夏商周三代建都于此,这里走出了中国最早的国家文明。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维华说,华夏族最早发迹于中原,后播迁全国,中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有人说,嵩山应该成为华人的精神圣地。少林寺作为驰名中外的名刹,钟楼前伫立着“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三大宗教如此和谐地占据一碑之上,那是因为,三教的文化之根均源于嵩山。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嵩山集儒学圣地、道教之源、禅宗祖庭、武林盟主于一体,我们要像西方人崇拜奥林匹斯山一样来仰视嵩山。
天赐五岳之央座
柱擎华夏之天中
正因为嵩山如此雄壮又如此美丽,如此包容又如此传奇,一代代华夏儿女争相登临,或许,只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故土。
他们登临挥毫,留下印记:少林寺内有宋代书法家苏东坡书写的“观音赞”碑,蔡京书写的“面壁之塔”刻石,黄庭坚书写的“祖源谛本”碑,米芾书写的“第一山”碑,元代书法家赵孟书写的“裕公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道公碑”等。
他们来此封禅,来此祭山:汉武帝来过嵩山,把他到过的山峰命名为“万岁峰”,上建“万岁亭”,下建“万岁宫”,增建“太室祠”,设“嵩高县”。武则天几次游览并禅祭中岳,把嵩阳县改为“登封县”,把阳城县改为“告成县”,以纪念“登封告成”之意。少林寺山门上的“少林寺”三个字为康熙所书写,寺内不少对联是乾隆所撰写。
他们慕名而来,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张九龄、骆宾王、欧阳修、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何以源远流长何以绵绵不绝
如此风云际会、天人和谐
如此三教荟萃、文明交融
这份荣耀,理应传承。每当银杏叶黄铺满寺院的时候,嵩山论坛就会如约举行。多年来,嵩山论坛始终围绕“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这条主线,把不同国度、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请进来”,共同开展世界多元文明的对话交流,努力推动多元文明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份荣耀,理应弘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在登封调研时说,要把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这篇大文章作为大课题、大战略,把嵩山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发掘好,把“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资源利用好,围绕建设“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充分彰显其在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家张承志曾感慨:登上中岳嵩山的太室,有一种可以望尽中国的感觉。
那么,若闲暇,不妨登临嵩山,
一览风光无限之外,
再品味这里一石一阶的文化传奇
这色彩斑斓又融会贯通的嵩山文化,代代传承,
从幽玄的嵩山源源流淌,奔涌漫漶,
直至流成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血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