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松江艺云阁文化艺术空间开幕的“石画石说”的展览,展现的是来自松江的何娴倩和吴彬的24幅作品,他们都喜欢画石头,也执着于画石头。“石画石说”,亦可以说是“实话实说”,因为艺术唯有真诚,方见力量。
图说:展览现场官方图
何娴倩(文君)用细致精整的工笔小写意设色描绘了十二幅奇石图,园林的白墙上总是光影斑驳,能感受到它们是流动的,却也是瞬间易逝的。因而,虽然是工笔雕琢,其象却易散而生脆,代表了艺术家某种内心的纠结与执拗,但她的表达却是通透而纯粹的。何娴倩从小家在醉白池附近,时常逛着这园子,一如自家般亲切。中国园林的假山是其灵魂,它们或峰,或岸,或丘,或穴。何娴倩总是会将假山与漏窗画在一起,有时候没有石头出现,却有它们的影子。她擅画园林一景,此通于彼,彼通于此;景中有景。
图说:何娴倩作品官方图
吴彬使用丙烯蜡笔条茶水等媒介,在纸上作画,用勾、皴、染,颜色的堆砌,吴彬笔下的石,有北宋山水之意。但他笔下的石头是抽离背景的,在构图上“顶天立地”,可以说是一种“悬置”的状态——也即是说,石头在吴彬这里,是自具生命力的,它们凌驾于时间、文化、地域、身份等一切世俗的标准与定义——石头就是石头本身,它们存在。
吴彬的笔触是焦枯的,用丙烯颜料、西洋画法来绘制,因此团块感更强。但吴彬并不局限于技法本身,更注重材料的不同组合以及多种媒介的混搭。往往,在大石块边上,会用水墨画一个小石块,这些小石块近似于速写,这样看起来更像是大石块的影子,暗含了传统与当代对话之意。
图说:吴彬作品官方图
时不时,吴彬的画面还会有一条鱼出现,看起来是从这些假山石的“透漏瘦”缝隙里游出来。这是属于吴彬私人情绪的“鱼之乐”,也是他的态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美术史学家单国霖认为,这两位艺术家把“石”与所处的时间空间进行的重组,敞开了另一个世界。(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