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四十岁过后少朋友,这话在笔者这是反的。或许是早年媒体工作的经验与现阶段协会工作的体验,加之生性好动爱走,故接触的人比较多,并养成了与人交流的习惯,概因幼时听老人说:人生如砺石,在大河大流中冲磨久了就变成鹅卵石,这就成人了。
早年离职是受二位朋友辞职的影响,后转入报社是因其总编的认同,一入即始、再入难止,于三家报社依次轮回后直至任电视台栏目制片人,遂才将心性与专业兴趣统一起来,就是在这个时候,年认识了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的版画大家李焕民先生,听焕民先生饭后一席话,至今仅记:“小曾啊,文笔不错,建议你去写美术评论,四川做这个事的人太少…”因为这句话,也有幸认识了西南美术及文化名家上百人,如:叶毓山、罗中立、丁绍光、艾轩、高小华、杜咏樵、马一平、张文源、吴凡、马识途、流沙河、晏济元、李华生、彭先诚、尼玛泽仁、沈道鸿、黄纯尧、李文信、东方腾虹、王敬恒、郭汝愚、吴绪经、王申勇、邓敬民、曾浩…,有油画的国画的版画的书法的乃至年画蜀绣和工艺美术的,为写美术评论而深入其间十余年,如其藏画中的米颠拜石,常感于此悟人石之因缘,并著述美术典集6部。
年初受四川美协副主席、省古玩协会会长林躍先生委托任《文旅鉴藏》杂志主编,在长达五年的组稿工作中,最先邀好友愚石先生加盟投稿,最后邀石门画隐陈老画作上刊,此间有缘收藏了三百公斤重的寺院奇陨石《茶韵琴台》,曾定展于洛带古镇广东会馆(笔者也系川陨会发起人),再后来爱上文玩类玉石与天然奇石。
藏品太杂、缘份很多,最难忘与奇石结下的缘和人的因……
年夏天,笔者偶然去温江花木石材市场办事,在闲暇余步入一家奇石馆,立即被馆内陈列的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所吸引,店老板看上去一团和气很热情,说什么“…本店好石难寻好名更难”,看到笔者有些不解,店老板解释道…“比如这方金蟾石,如果取名赖哈蟆就会卖不掉,幸有朋友取名金蟾王,现一企业主出价六万我都舍不得,所以好名会让石头立马升值一倍以上的!”
笔者听后一乐,问:“如果我有更好的名字是否还会升值?”
店老板笑言:“当然,什么好名?…中午了,我请您喝好酒!”
笔者认真地:“四个字《御赐蟾王》”
店老板一愣,随即开怀…“我就说你是文化人的嘛,此名又添分了哈,外卖马上就来,我这儿还有瓶五粮液,老师您必须喝起!”
用歺际,笔者趁着酒劲又为店老板所陈列石头取了十来方石名,乐得他一边用笔记,一边硬拉着要去库房清点库存,笔者见势不妙就走,店老板急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