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图》,源自十一世纪北宋王朝的水墨纸本手卷,于年11月26日在香港以逾4.6亿港元成交,旋即荣登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成交价头把交椅。
是卷描绘一株枯木,屹立于一块奇石旁,为宋代传奇文豪苏轼绘于千年以前的传世之作——这位文坛巨擘被视为重塑中国美学及文学定义的传奇人物,地位震古烁今、堪称身后无人可与之比拟。
下面是手卷全貌——
《木石图》北宋·苏轼画卷画心尺寸为26.3x50cm,总长.5cm;
阿部房次郎旧藏收录于:苏轼词全集
苏轼词全集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42购买《苏轼词全集》记载了该幅画卷共计41枚鉴藏印,主要有思无邪斋之印(疑苏轼),文武师冑芾章(疑米芾),王厚之印、复斋珍玩、复斋、复斋(王厚之),适量斋(俞希鲁)杨遵之印、长宜子孙、宗道画印、杨宗道、海岳庵主(杨遵),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继轩、沐璘廷章(沐璘),双桧斋鉴定真迹(李廷相);画后四段题跋,分别来自宋代刘良佐(11世纪)、米芾(-年)、明代俞希鲁(-年)与郭淐(-年);
刘良佐题跋
释文:
润州栖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
今七十余,须发添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
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
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
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米芾题跋
释文:
芾次韵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俞希鲁题跋
释文:
余读庚子山枯树赋,爱其造语警绝,思得好手想象而图之,卒不可遇。
今观坡翁此画,连蜷偃蹇,真有若鱼龙起伏之势,盖此老胸中磊砢,落笔便自不凡。
子山之赋,苑在吾目中矣!上饶刘公,襄阳米公
二诗亦清儁,而米书尤遵媚可法,皆书画中奇品也!
宗道鉴赏之余,书以相示,因以识余之喜云。京口俞希鲁。
郭淐题跋
释文:
苏长公枯木竹石米元章书,二贤名迹,珠联璧映,洵可宝也!
玄览楼。万历甲寅端阳又二日识。
根据题跋与记载,《木石图》的流传过程如下:
1.-年间,苏轼任徐州太守,于萧县圣泉寺画下《木石图》;
2.-年间,画卷转入润州棲云冯尊师处,其弟子刘良佐题跋,米芾和韵;
3.年左右,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获藏本卷,于隔水钤五枚收藏印;
4.元代,温州文豪俞希鲁于好友杨遵宅邸获观本卷,钤印并跋文;
5.清代,礼部侍郎郭淐题跋;
6.民国,吴佩孚秘书白坚夫于北京风雨楼购得本卷,转售日本收藏家阿部房次郎,入藏爽籁馆。
阿部房次郎府邸爽籁馆
据负责本卷拍卖的佳士得亚洲总裁魏蔚称,《木石图》的买家来自中国,更在社交媒体发言:
致东坡先生:流落异乡百年,能与您相遇,我们三生有幸。万分感谢他乡藏家对您的珍爱,您别来无恙。您生前两袖淸风,我们定当护您周全。如今,您终于回家了,我们祝您平安长长久久。相信我们很快会再见!
——可见,本卷应当已结束长达80年流落日本的流离重归故土;
但关于它的买家,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与浙江博物馆相继表示并未参与《木石图》拍卖,台北故宫博物院亦并未过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