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上海这座城市,前卫,时尚,现代。

北京曾是北平,西安曾是长安,而上海,仿佛生来就是上海,记忆的开始就已经是十里洋场不夜城。

在许多人眼中,上海的城市气质,跟传统这个词不搭嘎。

而事实却是,就连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为数众多的传统工艺。

文房类

馆长的话年,上海开埠,此后一跃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书画市场的崛起,大批书画家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定居上海,海上画派由此诞生。而上海有4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周虎臣毛笔、海派徽墨、鲁庵印泥、以及木版水印技艺,都与海上画派息息相关。

周虎毛笔

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李福寿”“武汉邹紫光”“上海周虎臣”“湖州王一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

虽说是上海周虎臣,但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的开端,却在江西。

江西文港,著名的华夏笔都,生产毛笔的历史长逾千年,周虎臣毛笔的创始人周虎臣就诞生在这里。

年,周虎臣的后裔把笔庄从江西开到苏州,在赣笔的基础上吸收湖笔的工艺特点,制作出的狼毫水笔适宜书写对联、条幅及大幅山水泼墨国画,有“湖水名笔”之称,是朝廷主要御用制笔。

周虎臣毛笔

年,为躲避战乱,周虎臣笔庄迁至上海。

结合当时海派书画家的用笔特点,周虎臣笔庄创造了“健腰法”“顶齐法”“层峰法”“精修法”等制笔技法,为吴昌硕、沈尹默、吴湖帆、任伯年、赵之谦等海派名家制笔,在沪上受到了极大欢迎。

周虎臣任伯年画笔

清末著名海上书法家李瑞清评价其为“海上制笔者,无逾周虎臣”。

毛笔制作工艺繁复细巧,整套工艺有五大流程七十多道工序,而周虎臣笔庄集各家之长,融汇创新,使海派毛笔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

周虎臣毛笔制作过程

海派徽墨

墨锭,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工具,以松烟、油烟为主要原料,加骨胶及麝香、冰片等药材捣制而成。

墨锭制作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宋代之后,安徽徽州地区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主要制墨中心。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徽州战乱,许多徽州制墨家迁至上海,这其中就包括了曹素功墨庄。

曹素功墨庄,清康熙六年(年)成立于安徽歙县。其墨锭制作技艺兼采“徽墨”各家之长,清《墨林初集》称赞其技艺“选料上乘,杵必三万,用物宏而取精多,神明其法,谐微造极”。

年,曹素功墨庄定居上海,在为海上书画名家定版制墨的过程中,书画家本人也参与到徽墨的设计制作中,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徽墨应运而生。

海派徽墨设色去繁取简,墨面的艺术风格则与海派书画形成同步,或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或金石气韵、古朴雄浑。

吴昌硕“寒香”墨任伯年仁者寿墨

鲁庵印泥

印泥是加盖印章时使用的涂料,因其主要原料为朱砂,又称“印朱”。

鲁庵印泥,上世纪30年代由清末民初上海印泥名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张鲁庵创制。原料虽然只有朱砂、艾绒、蓖麻油三种,但用料讲究,工序繁复,成品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在上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独树一帜。

鲁庵印泥

鲁庵印泥细腻温润、色彩鲜艳,连续盖印十方仍不走样,备受江南和上海书画名家的青睐。当时的著名海派书画家诸如吴湖帆、贺天健等都专门使用这种印泥。

如今,由于制作鲁庵印泥的原料极度稀少,一年也只能制出一斤,因而只赠予书画名家使用,并不售卖。

鲁庵印泥制作过程

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专门用来复制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版画印刷方法,早在唐代就已经相当成熟。

用木板水印复制绘画作品,首先要根据原画的笔迹粗细、墨色浓淡、色彩繁简等将整幅画划分成若干块印版,分别描绘成一张张底稿;之后根据底稿雕刻印版;最后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

各种印版

整个过程集绘画、雕刻和印刷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力求还原原作的面貌和神韵。

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仍完整保留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只有上海的朵云轩和北京的荣宝斋,书画界称为“南朵北荣”。

其中,上海朵云轩的木版水印作品制作细巧,用料考究,连印刷用的纸、绢、墨、颜料等材质都与原作保持一致,最后印刷出的作品几可乱真。

相传,上海朵云轩印制的一幅齐白石的《青蛙》,就曾被人误当原作收藏。

木版水印作品:齐白石《荷花蜻蜓》木版水印作品:林风眠《仕女图》

雕刻类

馆长的话在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往上海聚集的同时,西方的艺术形式、艺术理念,也在逐渐彰显着它的影响力。西方传教士们在上海徐汇一个叫土山湾的地方,建立教会,收容孤儿,置办绘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各种工场,并于年正式成立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进行大规模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不少中国孤儿在这里学到了西方绘画和雕塑技法。诸多西方艺术技法以土山湾为起点,进而影响了整个上海的艺术创作,上海雕刻类的4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中,半数都受到了西方绘画和雕塑的影响。

海派黄杨木雕

黄杨木生长缓慢,质地坚韧,适宜于雕刻小型摆件。因其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精细打磨后能与象牙相媲美,有“木中象牙”之称。

黄杨木雕发源于浙江温州乐清,至晚在宋代,已成为民间流传的主要雕刻技艺。而海派黄杨木雕,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初步形成的一种木雕派别。

徐宝庆作品《小孩与狗》

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徐宝庆,曾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学艺。他将在这里学到的西方素描技法和写实雕塑技巧,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结合起来,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海派黄杨木雕。

写实是海派黄杨木雕的灵魂,因而尤其讲究结构、比例,题材上则传统题材与现实题材并重,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瞬间,达到“中西合璧”的美学效果。

徐宝庆作品《帮助小朋友》

海派紫檀雕刻

海派紫檀雕刻和海派黄杨木雕一样,都是中国传统雕刻技艺与西方写实雕塑技法融合的产物,无论人物、鸟兽、花木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尤擅长表达动植物瞬间的姿态。

海派紫檀雕刻作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紫檀木制作器具和艺术品的国家,明清时期,紫檀家具及艺术摆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顶峰,形成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的三大流派——京作(北京)、苏作(苏州)、广作(广州)。

海派紫檀雕刻就脱胎于苏作。

资料显示,海派紫檀雕刻最初的创始人为明代苏州文人屠诗雨,其作品被时人称为“明朝一代妙技”。

随着上海的开埠和发展,清末民初时,屠诗雨的后人屠敬书来到上海继续从事紫檀雕刻,受西方油画、雕塑艺术的影响,其雕刻作品逐渐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景象。

海派紫檀雕刻作品

海派玉雕

玉雕在中国有着年的悠久历史,在海派玉雕崛起之前,中国玉雕分为三大流派: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的北派;擅长巨雕、山子雕的扬派;以镂空雕、多层玉球为特色的南派。

上海开埠之后,很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都需通过上海口岸向外输出,全国尤其是苏州、扬州的玉雕匠人大量涌入上海。

在上海“兼容并包”的城市文化影响下,上海玉雕匠人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全面继承中国玉雕精湛工艺的基础上,呈现出现代的、时尚的东西方文化艺术风格。

海派玉雕大师崔磊作品

独具特色的海派玉雕由此诞生,成为继“北派”、“扬派”、“南派”之后的中国玉雕第四大流派。

海派玉雕雕琢细腻、造型严谨,有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和天然瓶五大类雕刻品种,其中炉瓶器皿类是海派玉雕最具标志性的作品。

海派玉雕大师崔磊作品

嘉定竹刻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文人向来喜欢竹子,但直到嘉定竹刻诞生后,竹子才真正变成了一种风雅绝俗,备受文人追捧的艺术形式。

嘉定竹刻博物馆藏品

嘉定竹刻诞生于明代,其创始人为生活在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

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但在朱鹤之前,竹子一直被制作成实用器具。而朱鹤以刀代笔,把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入竹刻,让竹刻从实用工艺变成了一种独立的雕刻艺术。

康熙年间,嘉定竹刻名家辈出,甚至被当作贡品送入宫廷。乾隆年间,爱写诗的乾隆皇帝更是把诗题在笔筒上,让嘉定竹刻艺人刻录。

整个清代时期,嘉定县城都是中国竹刻工艺的中心,名扬海内外。

嘉定竹刻博物馆藏品

嘉定竹刻有用竹筒、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插屏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摆件,但总体来说,作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更符合文人审美,作品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

当然,上海的传统工艺远不止于此,龙凤旗袍、海派剪纸、草编、顾绣……多到一期看不完。

所以,朋友们,敬请期待下期,宝哥哥继续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上海。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