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尚青,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年参加革命工作。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擅长中国花鸟画,兼擅人物画,对书法、篆刻、诗词、画史均颇有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为潘天寿入室弟子、研究生兼秘书,得潘先生亲炙。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画风气势开张,清新隽永,笔简意赅,诗意盎然。代表作有:《方志敏烈士像》(中国美术学院藏)、《烧地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藏)、《龙神图》、《战地黄花分外香》、《碧莲净植》、《雕悍展雄风》等。出版著述有:《中国花鸟画基础》、《叶尚青画集》、《叶尚青书画集》、《写意花鸟画谱》、《中国花鸟画教程》、《中国花鸟画基础五讲》(中央电视台播放)、《叶尚青诗稿》、《苦茶阁诗词吟抄》、《花鸟画演进史》、《中国美术名作欣赏》、《潘天寿论画笔录》、《中国花鸟画史》、《苦茶阁诗词吟草》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四军浙江省书画院顾问。入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获世界汉诗协会授予的“世界汉诗艺术家”“当代诗坛楷模”等称号。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中外国家博物馆、大使馆收藏。曾应邀赴加拿大、新加坡、韩国、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画展。艺术业绩载入《中国美术年鉴》等中外20多种辞书。大拙生巧以巧生趣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般而言,叶尚青的艺术给人以巧营趣,趣中生巧的感觉,这是艺术家长期锤炼和综合修养的结果,是艺术上成熟的表现。我们在叶尚青的作品中常能感受到那种自然天成、“风趣巧拨”的艺术处理。所以,有的艺术评论家在谈及叶尚青的艺术时曾给予了“清新秀逸,风趣巧拨”的评价,也有的认为“刚柔得中,精深博大”,这些评论都是很有道理的,它道出了叶尚青艺术的普遍特征,然而人们却不觉地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即叶尚青艺术的这种“风趣巧拨”并非他有意追求。其实他尚拙、尚涩、尚生和“尚青”的副产品,或者说,他不是巧中取巧,而是以拙入巧,叶尚青由此而开拓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璀璨有光的艺术世界。汉画呈璀璨年以拙入巧,拙中生巧是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家的一种普遍的趣味追求,它针对的是自明清以来花鸟画中的那种萎靡、小气甚至颓废的艺术格局,希冀重新恢复和张扬秦汉艺术的雄强和霸气,以创造新时代足以面对世界的新艺术。这一点首先是从明清书法界对汉魏碑石、青铜器等的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发现开始的,继而影响到绘画之中,并最早在“海派”那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吴昌硕作为“海派”的首领,其艺术最具代表性。吴氏艺术之独立还是在“参赵氏法”之后。“赵氏法”为何?以金石法入画,“更推篆隶之意以作画”(杨逸语)。赵之谦书法六朝碑法,而吴昌硕则寝馈石鼓,并参以秦篆,兼及钟鼎彝器、钵印、权量、诏版、封泥、泉布、瓦甓等,以此笔法入画,自然是一派“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竖抹,鬼神亦莫之测”之气象。自此之后,逐步行程凝练遒劲、朴茂雄健、酣畅淋漓的独特画风。这种以金石书法入画追求雄强大气之风,实是明清以来碑学大兴,崇尚“力之美”之趣味的结果,它对“海派”艺术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影响到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驱魔图年对于叶尚青来说,这条线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花鸟画大师潘天寿的研究生和秘书,叶尚青的艺术趣味和思想无疑受到潘天寿很深的影响,而潘天寿的艺术恰恰是在吴昌硕的直接鼓励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着诸多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的趣味追求——吴昌硕的艺术上求雄强和大气;而潘天寿则在艺术上建构起一个豪放而宏大的艺术格局,这在叶尚青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烙印。追古以开新,尚拙以求强同样成为叶尚青探索个人花鸟画面貌的一把钥匙。晓露迎风年花鸟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大师林立、画派分呈,形成了各种技法和风格样式,这既是一笔丰厚的艺术遗产,但同时也成了后代花鸟画家前进的障碍,一个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就是掩盖了花鸟画的本源性特质,造成了后代画家的惰性——以模仿某家某派为能事,而丧失了花鸟画原初那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与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叶尚青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对原始古玉、彩陶、甲骨文、篆隶书和汉画、唐画等朴茂古拙的艺术形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相继创出《鱼水图》()、《龙神图》()、《太阳鸟与苍鹭》()、《金乌图》()、《九如图》()、《书画虎视眈眈图》()等一系列研究性作品。他在这里以生涩、凝重的线条勾勒形象,以近乎平面化的处理制造对比,以并置的方法产生形式,由此追本溯源,体味花鸟画的本源性质,并给予富有时代精神的现代阐释。这种做法当年深受陆俨少先生的赞赏,并亲笔题词给予肯定:“尚青道兄近作四龙图甚可喜也”。以我的理解,令陆俨少先生欣喜的正是叶尚青那种不事华丽和虚饰,追本溯源、勇于探索的精神。书画虎视眈眈图年这种研究性探索使叶尚青对他一直仰慕的老莲、青藤、八大、石涛、昌硕、宾虹和他的老师潘天寿等诸家的艺术有了新的理解,使他认识到,“艺术上的最终成就,归根结底,在于学养和品格”;“继承要严格,创新要大胆”,并明确提出“在艺术上我倾心于粗犷之美,隽永的意境”;“诗书画印融为一炉”的艺术目标,从而为叶尚青展开了一个充满意义的广阔空间。这首先表现在他的造型上。我们看到无论他所画的鹤、鹰、燕、鹭和鱼等,甚至某些虫草,都着意追求一种汉画和彩陶的朴拙的意味,以避免花鸟画常见“俗”和“熟”;在具体处理上就是强调其整体性、圆浑感和力度。其次,是表现在笔墨上。对原始朴拙趣味的追求使叶尚青行成了下笔严谨滞重、用墨沉浑朴茂的特点,尽管他也常以中锋和侧锋出笔,以淡墨或浓墨挥写,但却十分注意线条的质量感和墨色的对比度,把它们置入整体的关系之中,从而达到凝重、深沉的艺术效果。再次,是表现在意境上。作为潘天寿的直传弟子,叶尚青直接继承了潘天寿的衣钵,除笔墨上的沉浑补拙之外,还把意境的营造视为作品的中心,并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如《夜月朝葭芦》的抒情、《荷塘雨后》的幽深、《攫身万里》的激荡、《晓露迎风》的磅礴和梅、兰、竹、菊的高古等,即使那些研究传统花鸟符号的作品也是如此,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意境的表现既是画家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一种格调,与艺术家在艺术趣味上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最后,是他的这些追求在理法上都得到了充分着意的表现。尽管叶尚青在笔墨和造型方面十分强调沉浑补拙的艺术趣味,在意境上崇尚高古幽深,但其笔墨和意趣都建立在严格的法度之上,毫不懈怠,他将“放”和“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个人的理念又有严格的法度可寻,形成放与收、情与法、意与理、博大与隽永的互动关系。夜月朝葭芦年叶尚青那种“大拙生巧,以巧生趣”的艺术特征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我们看到,正是有了沉浑朴拙、高古幽深的艺术磨练和探索,才使他的艺术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和富有张力,才有了他那种“特别”的画法和巧妙的处理。叶尚青对原始古玉、彩陶、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汉画等朴茂古拙的艺术形式和研究,为他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他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疆界,同时将艺术的触角伸向了书法、篆刻、指画、诗赋甚至人物等多个艺术领域,而且在这些领域中他都已达到极高的水准。尤其在指画上,他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将画面处理得灵动而凝重、通透而富拙味。这种综合修养、全面发展而非急功近利、即时生效的做法,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自信和对心目中艺术理想的追求,这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叶尚青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他艺术上又一个新的高峰。快乐图年武氏祠汉画像石感赋(三首)叶尚青庚宸季夏,应邀赴宴济宁举办个人的《齐鲁画展》时,取道嘉祥考察武祠氏汉画像石,并访问汉画考古学家朱钖禄显示,使我获益匪浅。武氏墓群石刻,距今多年,是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瑰宝。今赋诗记之。年7月咏汉画年(一)布谷声声催我行,夏收嘉穗耀金光。紫云山下墓群绝,鲁地此中瑰宝藏。雕文刻画生颜色,武氏祠堂百世芳。人杰物美何所有,古迹名胜墨馨香。(二)参舆跋涉武梁祠,谒见石碑造化奇。古拙石雕东汉迹,壮观画像独无之。踏歌乐伎翩翩舞,车马出行款款骑。万紫千红更道逸,画图天地好为师。(三)壮图故事引兴长,石刻静观意气扬。黄帝唐虞千载史,荆轲逞勇刺秦皇。嫦娥奔月春风舞,孔子谦恭老子堂。王母王公乘舆会,人间天上争辉光。汉砖书画驾龙骑虎年叶尚青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师从大家潘天寿,为潘天寿入室弟子,艺术生涯起点高,学养渊深,绘画功力丰厚。在中国当代画坛具有广泛影响,其画作深受界内外人士青睐。尤为可贵的是,先生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和人民的艺术需求,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堪称与时俱进、德艺双馨、崇尚实干兴邦的楷模。古文字“虎”年篆刻“骨法”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9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