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树皮画作品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靠近树林呢?或许有人会说伐木呗!但这可都是老黄历啦。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这里的村民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点子”——制作白狼林俗树皮画。

阿尔山桦树种类繁多,不仅为阿尔山带来了绿色,树皮也成为了能工巧匠们制作精美艺术品的上好材料。白狼林俗树皮画,正是以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它以中国山水画、界画构图通过精雕细刻后产生的艺术品,树皮画最大特点是集剪、刻、雕、烫等多种手法于一身,利用多年白桦树脱落的树皮经杀菌、剥皮等多种手法加工制成,色彩多以烫烙为主,不褪色。年,白狼林俗树皮画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看来,白桦树皮的颜色只有深浅之分,但在白狼镇林俗树皮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艳红眼里,它的颜色五彩斑斓,甚至达到40多种。每次创作都要经过剥皮、构图、裁剪、粘贴、装裱五个步骤,这不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每年到山上收集倒木和风折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废物利用,这些树皮经过树皮画制作师的巧手,就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李艳红说道。

据了解,年以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阿尔山林区得以休养生息,旅游业随即发展壮大,当地不少林业工人“放下砍树斧、吃上旅游饭”。为了传承林俗文化,助力精准脱贫,阿尔山市专门成立了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阿尔山市白狼镇党委书记祁学东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政府批准的精准扶贫基地,通过资金入股分红的形式,公司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人分红近千元,以此提高贫困户收入。同时,阿尔山市在其他乡镇、街道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居民、贫困户掌握“非遗”技艺和脱贫本领。

村民赵桂华在制作树皮画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年,当地启动“树皮画人才培养互动培训项目”带动贫困户学习树皮画制作工艺,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在白狼镇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当地很多居民都喜欢做树皮画。但是,之前没有组织起来。通过政府的帮助,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这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即使卖不出画,也能有经济收入。”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志岭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愿意过来学习这个技艺。”年,白狼林俗树皮画工作室被列为“自治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村民赵桂华就是一位受益人,她也是一位树皮画制作师。“原先就是打零工,一个月挣不到元,想买什么都不敢买。公司成立后,我就来这里学习和工作。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制作树皮画了。作品由公司统一收购,计件工资,我每月能增加元到元左右的收入。”赵桂华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最满意的作品是“十二生肖系列”,将来会一直干下去,同时会尝试国潮系列的树皮画创作,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我们进行树皮画的合作了。”谈起树皮画的未来发展,李艳红满怀信心。“我会继续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下去,通过推广树皮画,丰富阿尔山市旅游纪念品市场,让树皮画融入民族服装、家装家饰、生活用品等领域,开发出更多的文创产品。”(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张相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