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培余等世纪杂志
世纪CENTURY包雨、舒聪慧、陈培余、张继伟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师生巍峨雄踞于武夷山西麓,蜿蜒奔流于赣东抚河上游,有一块上扬枫叶形的地域,这就是素称“万绿丛中鱼米乡”的江西省黎川县。黎川县地处赣浙闽交界,三面环山,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新要求。黎川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上除了农村基础建设,还发展了特色产业并根据黎川县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如开发油画产业和旅游业等。在油画产业的引领下,文旅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年底,全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亿元。至目前,个村小组已全部脱贫。
图
黎川油画创业园
上海知青“无心插柳柳成荫”
8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文化十分》“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特别专栏,推出了题为“江西黎川县日峰镇:油画绘就美好生活”,介绍黎川发展“文化+旅游”的新闻。
早在该新闻播出前的半年,我们曾去江西黎川走访。当我们得知这个山区小县,孕育出了商品油画这么一朵奇葩,并名扬四海,感到十分惊奇,禁不住问黎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章建华,是什么机缘使油画这门外来画种来到这内地山城落地生根?他不假思索地告知:“这还要归功于你们上海的知青顾老师。”
“顾老师”名叫顾国兴。年4月23日,我们采访了这位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及绘画特长,为贫困山区传播艺术种子的开拓者。
顾国兴年毕业于上海古北中学。年4月来到江西省黎川县洵口公社畲上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落户。从大城市来到边远山区,初来乍到的他立即被黎川的旖旎田园风光所吸引。这位从小秉承父亲绘画艺术,爱画画的年轻人,放下行李,顾不得疲劳,立即拿起画笔、画板,来到小溪边,画起了山水素描。
图
原生态的黎川大地
农村的各项劳动,数插秧这农活最为艰苦,但偏偏是顾国兴干得最漂亮。由于他有画画的功底,从小对线条就有一种直观的视觉,他插的秧苗,横行竖行都是一条笔直的线。
顾国兴只要一有闲暇,老表们总会在田间地头,山边小溪,村口土屋,见到他的身影。乡村的田园风光,抽烟的老农,调皮的“细妹”等,都是他素描写生的素材。他写生时,总围着一群老表驻足观看,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上海小伙的纸上,像神笔马良一样,会跃出他们的形象来,真是栩栩如生。
有一天,公社妇女主任来知青点看望知青,被贴满墙上的各式各样的画吸引住了。当她得知这些画出自顾国兴的手笔时,欣然要他当场作画。“我当时端详了妇女主任几眼就素描起来,画完,妇女主任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好像!小伙子是个人才!’年9月,经黎川县委推荐,我参加了江西省美术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知识,提高了绘画技能。年6月结业后,被安排在黎川县文化馆,从事美术摄影专业工作。”从此,他和他的团队创作了数百幅大型油画宣传画,如毛主席巨幅画像等,还创办了许多宣传栏目;多次举办了黎川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他将群众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漫画,与宣传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让群众在诙谐幽默中受到教育,同时在当地老表特别是青少年心田里,播下了喜爱油画的种子。
图
油画《黎川老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业俱兴。20世纪70年代后期,县文化馆开始举办业余美术培训班和青少年美术培训班,文化馆副馆长武一平和万成广、顾国兴成了美术的园丁。初次办培训班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培训班不收任何费用,还免费提供绘画工具、颜料和纸张,对来自农村的孩子免费安排食宿,解决了农村孩子既想学画画,又怕家庭困难,难以实现梦想的后顾之忧。顾国兴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的竹子、木料,自己动手为学生制作画板。他还利用探亲回沪的机会,自费为学生们购买美术资料;写生素描需要石膏像,他买来后精心包装好。在回黎川拥挤的火车上,他怕石膏像被挤碎,一路上怀揣着不肯松手。他的付出,学生们都为之感动。顾国兴说:“只要你们能学到东西,艺术水准能得到提高,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当地有个农民叫朱新华,30多岁,自小爱画画,由于家境贫寒,就在废旧报纸上画画。他的家乡没有电,他时常举着蜡烛画画。当他得知文化馆的顾国兴老师不但画得好,人也好,他决心拜顾老师为师。他利用每天早晨来街上卖菜和掏粪的机会,向顾老师请教。顾老师被朱新华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打动,破例收他为徒,还为朱新华买了画笔、颜料、纸张,指导他如何观察生活,捕捉瞬间画面的质感。在顾国兴的精心指导下,朱新华美术功底大为提高。年朱新华创作的水粉画《牛市》,参加了全省农民画展,获得二等奖。
一个好的绘画老师,不但要悉心教授孩子们绘画临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观察事物,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能力,从中激发独立思考的创作灵感。顾国兴就是这样的好老师。学画画的孩子,大都是零基础,他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握笔、画线条画圆开始,还让他们发挥想象,如从线条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东西是有线条的?从圆形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东西是圆形的?然后让他们一一画出来。为了丰富学生们的创作思路,他让孩子们看商品商标,让孩子们折纸、剪纸,他带领学生去农村、工厂采风,到野外写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黎川。有一次,为了启发大家的艺术灵感,他拿过一块松木板,指着木板上面的一道道纹理,问大家,这个像什么?大家面面相觑。顾老师启发说,你们时常去农村写生,这木板上的纹理和农村的什么相像?郗力波(现在黎川油画的领军人物)立即回答:“像梯田。”顾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然后在松木板上空隙的地方,刻上一个拖拉机模型和下山的夕阳,随后刻上几个挑着担子的农民,一幅生动而具有浓郁田园气息的农民收工版画跃然板上。学生们惊叹了,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生活功底,是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版画的。
图
新一代油画创作人员在成长(照片提供者徐丽娟)
年黎川先后盖起了新的百货大楼、邮电大楼和车站。县文化馆承接了为这些新建筑画宣传画的任务。顾国兴带领郗力波及几个学生,夜以继日为新车站画了一幅上百平方米的迎客松大型宣传画。顾国兴不但为黎川日后成为油画之乡撒下了艺术的种子,而且为黎川人打下了商品油画的意识。
一粒种子,撒在这片沃土上。顾国兴就是这样一粒种子。
“第二瓷都”有浓厚的艺术沃土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盛赞景德镇瓷器的诗句。景德镇以产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名扬四海,景德镇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一瓷都。然而江西还有一个“第二瓷都”,那就是盛产轻质瓷、象牙瓷、高白釉餐具、高强耐热瓷煲四大瓷种的黎川县,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宇春杯碟、月亮杯碟等。瓷器制作,离不开拉坯、雕塑、绘画和题字,所以民间的一些瓷匠、瓷工,多少都会一些绘画和刻写技术,这种氛围和传统代代相传,人们对美术的渴求,极为强烈。
图
《黎滩河边》,作者黄海兰
黎川县的绘画培训班开办了8年,期期爆满。8年来在顾国兴等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黎川涌现了许多美术、摄影、书法爱好者和有一定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秀人才,有的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岁的小女孩曾骊创作的《熊猫到我家做客》,获得了全国少儿美术作品优秀奖。郗力波、余长华、邓松更是培训班里的佼佼者。
图
油画《新丰桥》,作者许昶
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也给黎川的绘画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黎川古城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已有近千年历史,城内保留完好的古建筑有百余幢之多。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新丰桥,此桥行旅如云,黄尘掩目,却喧闹不绝;建于乾隆年间的横港桥,呈三孔石拱廊桥,坐落于新丰桥东南面,与之成直角,故有“双龙饮川”之称。这两座桥是黎川的交通枢纽,也是黎川人寄托乡愁的符号。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共有间房的一座神奇、独特、别致的船形古宅,称“船屋”。远处的青山绿水与船宅的粉墙黛瓦和谐相怡,相互映衬,远处看来,船宅昂首破浪,与静谧的村庄,安详的大山形成动与静的对比之美。加之黎川的丹霞地貌,险峰峭壁,危岩怪石,岩壁上形成形状各异的人物、鸟兽、花卉。松石揽月,仙峰石佛,层坪飞瀑……这一切,现在都成为旅游热门场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光临黎川的会仙峰,并在他的游记中写下:“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为大山寥绝处。”真可谓秀色排空,葱苍倚叠,磴道委悬,瀑流飞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黎川一游,在攀登日峰山时,环顾一城山水,不禁留下了“四周阔野,孤峰系舟。一城山色,绿水浮楼”的优美诗句。
山磅礴而清润,水通畅而渊澄。秀美的黎川山河,犹如上天遗落的沧海明珠,在山岚风雨中展示了它的绰约风采,黎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意撷之,均可入画!明清时期,黎川就涌现了邓杞、喻宗仑、陈希祖、陈孚恩、鲁琪光、吴媛等书画代表人物。民国赵望云(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到黎川采风,留下了48幅民俗风景写生画作。新时代,黎川农民画家张国强、杨吉荣、肖东生、吴志明等创作的油画《会仙峰》《日峰印象》《古桥遗韵》《明清老街》《黎川古城》等,就呈现了黎川的山山水水和古老遗风。
图
油画《洲湖船屋》,作者杨吉荣
文化扶贫,黎川油画悄然崛起
黎川虽然山清水秀,又以“第二瓷都”著称,但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所以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多人还比较贫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黎川,唤醒了黎川儿女的创造活力。政府在思考产业的转型和创新,一些民间画匠,尤其是顾国兴带领的县文化馆美术培训班的学员们,也在思考怎样走出去,引进来,把美术这一文化门类变成产业做强做大。
欧美很流行的油画开始登陆我国沿海城市,商品油画的制作和经营风生水起。黎川文化馆接到邻省福建晋江一家油画经营公司招聘画师的信息,顾国兴立刻推荐高足弟子郗力波、余长华、邓松前往赴考应聘,他们先后被录用,成了黎川闯入油画市场的先锋。郗力波进入福建晋江闽南名画家许天增绘画工作室(三友画社),开始接触商品油画,成为第一批商品油画师,并由此开始油画职业生涯。郗力波在深圳布吉闯荡多年,技艺高超,在当地油画界被誉为“四大金刚”之一。为了给家乡培训更多的油画人才,他毅然回到黎川,与县内美术界前辈武一平联合创办了“黎艺画院”,为黎川培养了多名专业油画人才,使浪漫、高雅的油画艺术得以传承,促成了今天黎川油画产业园如此壮大的规模。
如今黎川的大小村落,仿佛一颗颗珠贝洒落在沙滩上一样,布满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画室,年轻的画师们坐在画布旁,用蘸满斑斓油彩的画笔,进行着世界著名风景油画、动物油画、人物油画的临摹和创作。《虎啸》《鹭鸟恋情》《松鹤延年》《山水风光》《老街风物》《戏曲采风》……等一幅幅油画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许多土生土长的年轻农民,纷纷跻身于这一高雅的艺术殿堂,一展油画艺术这个独特行业的嘉年华,推动黎川油画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繁荣壮大。
图
油画《玉湖》,作者杨吉荣
人民群众的创新,为政府实施文化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黎川县制定了《黎川油画产业扶持意见》《关于加快黎川油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设立了万元油画产业的发展基金,启动“油画城百千万亿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一百个以上油画创作室、一千平方米以上油画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一亿元以上”的油画城计划。
近年来,中央政府的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政策及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扶持、优惠措施的推广实施,使黎川油画产业快速发展,从单一的民间从艺,发展到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使黎川油画声名鹊起,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西油画之乡”“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张文化名片,成为镶嵌在武夷山脉,黎滩河上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如今黎川创建了占地3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油画创意产业园,吸纳20多家油画企业、多名画师,使得油画产业在黎川真正落地。如今产业园拥有43家画室、1平方米油画精品展示厅,建立了江西省唯一的省级油画培训基地,油画产业人员临摹创作的油画销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祖国沿海地区,形成了油画创作、生产、展览、艺术交流、培训、销售一条龙,年产值达2.6亿元,真是富了一方百姓,活了一方经济,美了一方山水。
年黎川县正在积极探索“油画+文化+新农村”发展模式,决定以3D油画墙体油画为手段、当地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方式,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目前,油画惠民工程已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如今的黎川,古风延续;加之有了油画这门西方艺术的熏染,更是充满新意。
END
原文载于《世纪》杂志年第6期
原标题:《《世纪》杂志
油画之乡江西黎川的脱贫之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