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11-:3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俞吉吉通讯员朱云洲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年,又适逢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逝世九十周年。

11月21日下午,“盛唐诗韵——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展览展出吴昌硕以及当代西泠印社老、中、青三代社员“盛唐诗韵”主题的精品力作,诗、书、画、印形式兼具,艺术风格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立社宗旨和不以地域门户自囿的海纳百川精神,彰显了西泠印社社员对于诗、书、画、印传统文化综合素养的艺术追求以及传承历史、融合创新的文化自信。

韩天衡为笔会开笔。

同日,西泠印社副社长、本次访日艺术家代表团团长韩天衡先生做了主题为“印风·画格·石鼓文——吴昌硕艺术的几点析疑”的学术讲座,通过吴昌硕艺术“四问”,分别是“篆刻的成功得力于石鼓文?”“对‘俊卿之印’、‘仓硕’朱白两面印,何时三改其‘面’?”“缶庐不工山水,山水画均为代笔?”“绘画的线条得力于石鼓文?”等问题,向听众朋友分享多年来在吴昌硕作品涉猎鉴赏、艺术研究考察中所产生的思考以及得出的结论,图文并茂、例证详实呈现了缶翁的印风、画格、石鼓文创作方面的天才与相通。

蔡毅治印“一衣带水”印章。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诗、文、书、画、印五全的艺坛巨擘,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深厚学养,对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古意的传承,对于各种艺术流帕特点的兼收并蓄,破门户之结习,絜长去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后世之学,而且在日本艺术界形成蔚然风尚。缶翁艺术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愈挖愈深,源源不断地给予后学以才情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启迪。如今,年年都会有那么多人纪念缶翁,不只是从情感上对这位一代宗师的缅怀,更是对他这种“与古为徒”、“推新出新”艺术理念的推崇,更是对其画笔、刻刀所表现出的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守望,这是大师的魅力,更是艺术的魅力。

盛唐诗韵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历史上两国有着许多经济文化的交往,特别是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文化使节来中国,唐朝也向日本派遣“赴日使”。当时,中日使臣、文人、僧侣之间邂逅或分别吟咏唐诗,或赠诗唱和。被誉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的唐诗,不仅照亮了日本的文学和艺术,而且还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诗文集和作品均相继传入日本,受到日本人民喜爱,成为两国文人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今天我们还能在《全唐诗》和《怀风藻》中感受到虽不处一域却因四季更迭、风物变换而产生的两国人民心底共通的情感。鉴古而开今,行远而知还。本次展览以盛唐为时间坐标,以唐诗为书画篆刻内容,是对共同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盛唐文化和盛唐精神的追怀,更是对当下中华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颂赞。

吴昌硕草书自作诗

锦带之缘

西泠印社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石篆刻学术社团,从其成立开始即在中日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百年社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中日篆刻书画交流史。从早期的河井荃庐、长尾甲等先生渡海东来入社结盟,至今日本社员规模已在海外称最。远在年,应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和日本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与三次先生邀请,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的西泠印社大展;近到年5月在宾库县开展的“四君子书画篆刻作品展”;中国印学博物馆连续举办16届的“锦带桥之缘”中日友好书法交流活动,短到近年集中推出的中国金石篆刻海外艺术推广活动,中日两国社员互办展览、互访往来、切磋印艺、鉴藏书画、研探学术。

西泠印社美术馆秉持“大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策划实施“纪念吴昌硕先生逝世九十周年暨西泠印社中日社员诗书画印艺术双向联展”系列活动。这次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盛唐诗韵——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以“锦带桥”再续前缘,蕴含两国友人对于进一步增强彼此联系、同心深结的美好祝愿。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1日。

吴昌硕国画绫本石榴图

吴昌硕国画枇杷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