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中国画展厅欣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欣赏,找不到抓手;想夸赞,又无从下嘴;看展牌吧,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其实,在这些术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而你只要掌握了它们,便可以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了解一下,下次看展就能用上啦!

崔伟刚素华清香

渲染

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

柳学健和平四季

墨分五色

墨分五色,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五笔七墨

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五笔七墨”说是由当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中,五笔: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有时用“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吴锦川竹石图

宿墨

中国画技法名。初见于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说。宿墨是七法之一。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漫漶),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絪緼之气。

渍水

中国画水法的一种。笔端含水,落笔纸上,全笔头稍作逗留,就留下水渍痕,有漶漫、渗透、用笔多变的韵味。为水法中的重要技法。

高洪啸邀月图

铺水

中国画水法的一种。作画在全局笔墨将完成,大体已干之际,再在画面的需要处敷铺上一层清水,目的在于使整幅的笔墨趋向统一、和谐。

落墨

即用墨笔把花卉的全部连钩带染地同时,然后略加颜色,使枝、叶、蕊、萼,既有生态,又有立体感。

贺兰山《刚边梯田》

积墨

中国画技法名。积墨,即层层加墨。指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点簇

点簇,中国画技法名。用笔作点画而簇聚成物象的画法。后多指不用钩勒的点笔花卉画法,又称点垛。在江南地区,对随意挥洒作画,俗称“点点簇簇”。

点垛

点垛亦称“点簇”,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写意花卉画的技法。即不用钩勒,而以笔端蘸墨或颜色,笔亳落纸突糊铺开,一笔之中就分浓淡;或先蘸甲色,再蘸乙色,下笔点垛就出现具有甲色、乙色或甲乙混合色。

顾平小河清清映仙影

点苔

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笔毛散开,无一定形式)或如“介”、“个”等字的点子,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构图经营中广为应用。

勾勒

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勾勒是中国技法的名称之一。用笔顺势为“勾”,用笔逆势为“勒”。一般指用线条勾描物象轮廓,不分顺逆,也称“双勾”。主要用于国画。勾勒——又称“单线平涂”。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色平涂。多画工笔花鸟。

王汇涛扇面

双钩

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钩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双钩”。大部用于工笔花鸟画。又旧时摹搨法书。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也叫“双钩”;双钩后填墨的称为“双钩廓填”。

湿笔

湿笔与“干笔”对称。属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多水份。湿笔作画,兴于唐代张璪。湿笔和干笔(“渴笔”)效果不同,湿笔为浓墨,干笔为焦墨,同样是淡墨,湿笔和干笔也会出不同的趣味。墨的浓淡变化关键在于用水。只有熟练掌握不同程度水分在生宣纸上的渗化效果,才谈得上用水墨塑造人物或景的形象。

施建中山居图

干笔

干笔亦称“渴笔”。与“湿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少水份。

颤笔

颤笔,是书法术语之一,又称“战笔”,指颤动着行笔,以取得线条遒劲的效果,是中国画技法之一。

李兴吾牧归

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锤头皴等。

钩斫

钩斫,山水画技法名。画山石先钩出轮廓外形,谓之“钩”,又用头重尾轻、形如斧斫的皴笔(如斧劈皴、钉头皴等),画出山石的纹路以表现明暗凹凸,谓之“斫”。具体作画未必先钩后斫,也有钩斫掺杂而用,根据各人作画习惯和风格而定。

文章来自网络整理,作品图片为交易中心平台在售作品

收藏请咨询

环太湖艺术品交易中心

艺术与金融创新收藏和理财共赢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