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傅抱石?湘夫人立轴?设色纸本
55.5×54cm.约2.7平尺
乙酉()年作
题识:1、乙酉傅抱石重庆西郊写。
2、夏阳同志惠赏,一九六零年二月杪,抱石再记。
钤印:抱石之印、傅、往往醉后
说明:李夏阳题签
傅抱石先生的此件《湘夫人图》根据题跋可知,创作于年:“乙酉,傅抱石重庆西郊写”,为上世纪抗战时期傅抱石寓居重庆时的作品。十五年后,即年2月末,他又加题送给了自己的友人李进(又名夏阳,—):“夏阳同志惠赏。一九六0年二月杪抱石再题”。
《湘夫人》题识
年傅抱石一家在重庆“金刚坡下山斋”
傅抱石题跋中提到的李进(夏阳),为泰县(姜堰)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硕诚,笔名夏阳、李夏阳。历任苏北区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赴朝文工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雨花》主编、江苏省文研所所长。李进(夏阳)是著名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在斗争的路上》、电影文学剧本《红色的种子》等。不仅如此,李进(夏阳)对书画艺术也有相当的造诣,书法根底很好,画梅亦是一绝,因而与傅抱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二人建国后长期在省城南京工作,有着共同的艺术志趣和爱好,多年交往、共事,因以李进(夏阳)被傅抱石引为知己。尤其李进(夏阳)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期间,工作上的关系,二人来往更加进一步密切起来,因此李进(夏阳)也就拥有了傅抱石的印章和绘画作品的可能。
夏阳,即李进,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硕诚,笔名夏阳、李夏阳
根据叶宗镐《傅抱石年谱》及其他一些文献,可知彼此交往的一些重要记录有:1、年傅抱石为李进(夏阳)刻印两方。
2、年,傅抱石与李进等作为江苏代表团成员共同进京参加全国群英大会。
3、傅抱石、李进、亚明、胡小石、喻继高合作《奔马图》。
4、年3月16日,江苏省国画院召开成立大会,傅抱石、管文蔚、李进等分别发言。
5、年6月,傅抱石赠李进(夏阳)折扇:《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
6、年7月16日,傅抱石赠送李进(夏阳)绘画作品:《龙蟠虎踞今胜昔》。
7、年9月14日,傅抱石率领江苏省国画工作团赴国内各地旅行写生,李进等出席欢送会送行。
8、年6月15日,江苏省国画院第一届学员毕业。傅抱石主持仪式为学员送行,时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进应邀出席。傅抱石作《听泉图》以记盛事:“忽见夏阳(李进)、博然两位驻足人群之中。予以夏阳(李进)夙擅文辞,乃请惠一章,藉光笔墨。迨图将成,而诗亦就矣。诗云:底事人群挤满堂,然关风雨闹端阳。桐阴馆里茶当酒,不读文章读画章”。
加上这件年重题赠与李进(夏阳)——《湘夫人图》,可见傅抱石与李进(夏阳)无论私交还是工作方面,都有着颇为融洽、和谐的关系,李进(夏阳)应邀出席傅抱石组织的文事活动,傅抱石多次为李进(夏阳)篆刻印章、赠送画作,……有着一系列的来往、酬应。此幅《湘夫人图》便是傅抱石赠送李进(夏阳)依据《楚辞·湘夫人》诗意而创制的得意之作。傅抱石不惜将手中留存多年的《湘夫人图》赠送李进(夏阳),可见他们二人之间的相交是如此之深。
“二湘”题材是傅抱石最为喜爱的《楚辞》诗意系列绘画题材。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傅抱石一直没有中断这一绘画专题的创作,累积下来的作品恐不下数百幅,其中尤以重庆金刚坡时期创作的《湘夫人图》《湘君图》《二湘图》最为精彩。南京博物院藏有傅抱石数十年来创作的近二十余幅以“二湘”绘画题材的诗意画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郭沫若纪念馆也有不少幅这类作品的收藏,较为集中地反映出这类绘画创作的概貌。傅抱石的“二湘”诗意画作品或以“湘夫人”为主题,或以“湘君”为主题,或以“二湘”为主题进行创作,不断构思、推敲、提炼人物形象,在画面上塑造出优美的“湘君”、“湘夫人”艺术形象。《湘夫人图》《湘君图》《二湘图》可以看做是傅抱石最为成功和擅长的诗意人物画系列专题,从中寄寓他自己的精神情感、文化价值理想和相关的绘画创作理念。此幅《湘夫人图》创作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充满颇为浓郁的诗意氛围和梦幻色彩,是傅抱石《楚辞》诗意系列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此幅《湘夫人图》全幅为纸本、著色,纵54厘米,横55.5厘米,是傅抱石依据《楚辞·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聊逍遥兮容与”诗意而创作的人物画作品。画面作落叶缤纷情貌,落叶不住地在秋风中飘落、飞舞,秋日寂寥冷落的气氛迎面而来,营造出湘夫人出场的空间氛围。湘夫人则作拱手回首而望状,坚毅清冷的目光中呈现出倔强而任性的个性。通过这一艺术形象,傅抱石将具有“林下风气”的女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傅抱石对于绘画中的女性艺术形象非常注重“理想美”的塑造,即注重挖掘具有典型的女性气质之美进行描绘。他认为只有具有文化知识和才华的女性才最能体现出中国女性的神韵和气度,才是中国人物画、中国仕女画要表现的对象。女性的美在于“灵性”,没有“灵性”便毫无美可言,而“灵性”的出现则需要要靠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哲学、宗教、音乐、美术、诗词、舞蹈等相关专业的长期锤炼而得,因而傅抱石非常喜欢将我国历史上的女诗人、女音乐、女历史学家家等入画,非常喜欢将神话故事中的有关专职女神作为自己绘画创作中的构思目标,把女性高雅、幽娴、飘逸、灵秀的内在神韵和精神状态展现出来,使其成为最为重要的灵魂和不可或缺的审美意象在画面中出现。傅抱石非常激赏我国六朝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理想的一种女性之美,即:“林下高风”“林下风气”。“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他认为这这种“神情散朗”之意态韵度才是中国文化最为认可的女性美的最高典范。此幅《湘夫人图》即是傅抱石依据屈原《楚辞·湘夫人》诗意而创造出来的理想的女性艺术形象,在寂寥、落寞而稍带沉郁、悲凉的精神空间氛围中,湘夫人绽放出卓越的才华和美丽容颜。湘夫人并没有悲秋、哀怨的情貌出现,而是以洒脱的心态和自信在洞庭湖畔从容逍遥,“聊逍遥兮容与”,使自己沉浸在对自我美丽的欣赏与高华的精神气质的认同之中,画中女主人公的这一精神气度和神韵也正是傅抱石要表达的理想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境象,非常微妙地透露出傅抱石本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价值理想。
《湘夫人》(局部1)
此幅《湘夫人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颇有特点,湘夫人作身体前倾、回首而望状,使画中主人公的身体呈现出美丽的S型造型,人物造型典雅而生动,极为微妙地将风中女性的柔美的身姿和高华气质通过这种造型在画面上非常完美地再现出来。此幅《湘夫人图》的这一人物造型确实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中取向前直视的形态,而从身体前倾、回首而望的角度进行人物身体姿态的处理。这一处理方式不仅体现出传统绘画人物造型处理原则的运用,同时也使此件作品具有了现代艺术的人物造型意识,为画面带来不同于传统人物画的感受,引而显得颇为新颖,拓展出传统仕女画的新审美范畴和造型处理方式。傅抱石将传统人物造型原理的使用与现代艺术所具有的人物造型观念结合起来,既有我国传统绘画的人物造型理念存在其中,也有现代艺术造型意识的出现,确乎匠心独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湘夫人》(局部2)
傅抱石此幅《湘夫人图》的用笔非常丰富,汉朝画像石、画像砖的笔法、六朝高古游丝描法、李公麟细笔白描之法、梁楷与牧溪的减笔之法以及明清大写意的笔墨技法等,几乎都被他有机地融汇为一体,从而在画面上营造出了幽邃、高古的笔墨意境,笔墨线条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在此幅作品中,傅抱石充分发挥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条造型的能力,首先体现在以细笔进行眼睛、面部细节和一些衣纹线的处理上,并由之形成全幅画面线条的主体基调。傅抱石对湘夫人的眼睛尤其眼睫毛的处理尤为传神,他以多重淡墨挥写,不仅将眼睛的空间和质感都细微地表现出来,也将年青女性思慕、哀怨的神态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而在一些衣纹线的处理上,傅抱石则主要汲取了顾恺之、李公麟以及画像石的阴刻线技法,以淡墨湿笔勾勒衣纹,线条流畅、柔韧、凝练,将人物伫立于风中的飘拂感极为自如地表现出来,线条亦给人以飘逸、清雅、细秀、明洁之感。在此幅作品中,傅抱石充分发挥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条造型的能力,其次则体现在用大写意笔法对画面相关物象的处理上,这一用笔成为细笔主体用笔基调的有机补充,使画面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变化和更为强烈的节奏感,粗细对比,相得益彰。傅抱石对人物的头发、落叶以及部分衣纹线的处理,充分发挥大写意水墨技法的运用,头发不做细部的刻划,而以大幅度的泼墨笔法为之,给人以淋漓痛快之感。胸口衣领、开襟处衣纹以折芦描、乱柴描笔法为之,笔法凌乱而有序,非常大气,给人以“粗服乱头,不掩修秀色”之感。画面中露出的内衣、飘带以淡绿稍微渲染敷色而成,亦给人带来淡雅、洗练之感。而淡绿敷染画面和落叶等处淡墨敷染的运用,也确实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线、面结合,使得画面层次进一步丰富起来,将画面的审美视觉向纵深做出了极大的推进与拓展。傅抱石此幅《湘夫人图》在笔墨技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大胆、大气,春蚕吐丝描、折芦描、乱柴描、铁线描以及明清大写意笔法等多种描法的综合运用充分表现出傅抱石驾驭笔墨语言的卓越艺术表现能力。
在此幅作品上可以看出,傅抱石在笔墨运用以及空间处理上非常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安排。画中湘夫人的头发以大泼墨笔法进行的处理,胸口衣领、开襟处衣纹以折芦描、乱柴描笔法的运用,深浅腰带垂下的部分重笔,落叶的淡墨、浓墨渲染,都是粗笔大写意笔法的运用,这一部分与白描衣纹线、脸部勾勒所用的细线精工描法形成全幅画面中最大的一组对比关系。此外,人物头发大写意笔法与脸部细部笔法的对比,衣纹线重笔与细笔的对比、落叶的浓墨湿笔与浅敷色的敷染对比、粗笔与减笔的对比、铁线描与高古游丝描的对比、头发与落叶等处形成的黑色块面空间与人物脸部、身体、天空的白色块面空间的对比……,各部分分别形成了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确实深得中国画用笔与空间处理的神邃。傅抱石此幅《湘夫人图》中如此丰富的高难度的用笔笔法的形成,如此丰富的画面层次的出现,如此复杂的画面空间的处理,显然与傅抱石惊人的艺术天赋和他所掌握的雄厚的美术史论、传统文化背景有关。傅抱石有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大量阅读数量惊人的古典文学经典、文史典籍,精研中国美术史数十年,使他具有十分丰富的的文化储备和美术理论储备,为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诸多的绘画方法,灵感妙思层出不穷,在画面上也才能呈现出如此的过人才气,才有如此不同层态、不同层次画面丰富对比关系的出现。
如上所述,此幅《湘夫人图》堪称傅抱石《湘夫人图》系列作品中的精妙之品,也是“二湘”同类绘画题材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品。此幅作品无论在人物精神状态的塑造上、人物造型的处理以及笔墨的运用上,都表现出极为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力,确乎大匠之笔,不同凡响。
(本文作者赵启斌:山东滕州人,供职南京博物院,著名美术史论家,在傅抱石专题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是傅家人认为的“有高度和深度的傅抱石研究学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