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见到高厚义老师,我都有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高厚义老师身上和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清晰与模糊。20世纪60年代中期,高厚义老师出生在京南大兴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画匠,最擅长画马,他画的马栩栩如生,远近闻名。他的父亲也十分喜欢画马。因此,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6岁时,他画的马头就已经十分逼真了。有一次,他把自己画的马头剪下来,放在小镜子上对着阳光往墙上照,一个马头的剪影反射到墙上,居然还动了起来。来串门的邻居看到了说:“这孩子,真聪明,好好学画画,长大准能成个画家。”若是顺着这么逼真的“马头”画发展下去,高厚义一定成为一个工笔画画家。然而,40多年后,已颇有成就的高厚义,呈现给业界和社会的作品,却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他的很多作品背景模糊而凌乱,在似曾相识的似与不似之间,掩卷之后,那环境背景便会不断的清晰起来;而他最想要表达的核心事物,一定是精心工笔刻画的……高厚义说:我的大部分作品不是设计出来的,开始都是无意识地绘画,随着创作的深入,根据画面的效果自然形成生动的画面,用大量时间去观察它,再用少量时间靠以往的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入刻画画面,画面的80%是无意识绘制,20%是有意识调整。笔墨与油彩。高厚义上小学时,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照着书本临摹美术作品。由于教画画的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师,所以在看了他的画后说:“我觉得你比我画得都好。”上了师范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燃起了高厚义学画的渴望。一次,他看到同学正往墙上贴报纸,其中一张报纸上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匹骏马在奔驰,是徐悲鸿的作品。高厚义很惊讶,竟然有人能把马画得如此的逼真和形象,比自己的爷爷画得还好。从那以后,他便没白天黑夜地临摹那幅画。最后,他用农村糊窗户用的高粱纸,临摹出的完整骏马图,成了他的第一幅国画作品。上师范三年级的时候,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向他邀画。就在这一年,学校为他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由于高厚义在国画上的成就,他刚从师范毕业就被教育局挑走,保送到市里带薪学画。“当时我在美术特训班里,从早晨八点画到晚上九点半,封闭训练。老师们都是各大美术院校的知名教授,我的绘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学成归来后,母校又给只有20岁的高厚义举办了第二次画展。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与认可,为高厚义持续研磨绘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后来艺术实践中,他又自觉地从师于卫派第一代传人——著名画家朱鸿霖老师学习油画,师于著名画家石齐老师潜心学习中国画。绘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眼界更加开阔,认识也有了更大的飞跃。高厚义说:“笔墨、颜料、画布、宣纸都是工具,都是用来表达情感、情绪、思想、认识的……画家要把国画、西画、版画、工艺等等概念在大脑中粉碎,只需要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就够了。”在创作实践中,高厚义创造性地运用二八定律,即在作品内容上画20%的具象,画80%的意象,用抽象的方法处理画面;在构图上,画面可以画80%的内容,有20%留白。或者反之,则更像传统的文人画或禅画。这20%往往牵动人们的视觉,要认真对待。在这些理论的驱使下,高厚义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那就是:在一幅作品中,不但将一对补色处理得很协调,而且东、西方绘画能同时在一幅画中体现,并非常和谐,阴阳共存,画面矛盾统一。对艺术的认识自觉,慢慢变成了实践创作的自觉之后,高厚义道法自然、不唯名家、突破局限、不惧失败,努力在美术创作中,做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在观察人和事物上,它总是选择不同的角度,别人平视,他则还要俯视;别人顺光,你还要逆光观察;别人看一座山的全貌,他还要细察出一平方厘米山石里的生机,在技法和认识上也是如此。他常说:绘画没有对错之分,有人强调中国画只用水墨是最高级的境界,说得也对。那么,多了一种色彩的表达方式,不是更能表达你的理念吗?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看彩色电视呢?水墨和色彩并不矛盾,都只是表达方式而已,不要纠结对与错,只要自己喜欢,尽管深入下去走自己的路。不断的探索求新,不断的艰辛努力。高厚义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光线、体积塑造,以及印象派的色彩,表现派、抽象派的理念,追求构图、色彩、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突破,将各种元素吸收到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笔意苍劲、色彩浓郁、构图大胆,对绘画表达形式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文字:王凤龙绘画:高厚义编辑:王虹霖监审:赵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20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