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春节了,在春节前后,我们会做一系列的事情来庆祝新年。比如,腊月要扫尘,要买新衣服、剪头发,要买水果零食、粮油菜肉。只有给家里屯上足够的东西,才感觉心里是踏实的。到了除夕,人们会去祭祖、放鞭炮,发压岁钱、吃团年饭,太多的仪式,都是为了纳吉迎新,祈求美好与吉祥。

新春纳福分为民俗和官俗,刚刚说的那些事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节日习俗,称为民俗。宫俗往往来自民间,讲求排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艺术活动,如从事音乐、戏曲和美术活动来迎贺新年。放在现代的话,就像是各个电视台的新年晚会。

而在美术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作画祈运求福,除了大家经常见到门神、中国娃娃等年画题材,还有一种特有的题材——岁朝图。

明代陈洪绶《岁朝清供》轴清沈焕《春园如意图》

什么是岁朝图?

在古代,人们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岁朝”。岁朝这个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周磐传》中“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指一岁之始。《汉书·五行志》讲“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每到“岁朝”,人们会把古瓶、古尊等器皿置于几案上,里面插上时令花草,配上吉祥物件,用来迎新纳福。

岁朝图就是为庆贺“岁朝”所作的图,它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并配以贺岁诗词。简单的岁朝图,就画一花一瓶,复杂的可以画上十余种物品,还有少数描绘年节生活场景的。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一文中谈到:“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董诰《仿钱选岁朝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岁朝清供图》轴

岁朝图的源起与发展

岁朝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一些仕绅、文人在岁朝时会将金石、书画、古董等清雅的物品摆放在在临窗的案几上。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岁朝图是北宋赵昌所作的《岁朝图》。热爱艺术的宋徽宗赵佶,对发展岁朝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本人画过的岁朝图《芙蓉锦鸡图》,通过写生的手法描绘冬天看不到的花卉、禽鸟等来烘托过年的气氛,但当时还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年俗寓意。

到了明清时期,岁朝图经过发展真正意义上定型和流行在明清的宫廷——紫禁城之中,很多时候皇帝本人甚至会亲手画上几笔。明宪宗朱见深曾亲手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不过,要说到最重视岁朝图的皇帝,还是清乾隆皇帝,目前,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数十幅乾隆御笔的岁朝图。乾隆一直以文人自居,爱好作诗绘画,他在下江南时看到了江南文人过年时张贴的《岁朝清供图》,非常喜欢,之后每年春节都要亲自绘画《岁朝图》。

乾隆皇帝描绘的岁朝图《开韶》乾隆皇帝描绘的岁朝图《盎春》

岁朝图的内容

常见的岁朝图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达新年祝愿。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有植物、蔬果、动物、器皿等。岁朝图隐含有诸多的吉祥文化信息,适于承载多重的幸福寄托。

比如画百合、柿子、灵芝寓意“百事如意”,画玉兰、牡丹、海棠寓意“玉堂富贵”。岁朝图中常见植物还有松枝、柏枝、菊花、万年青、蒲草、水仙等,以此来表达人们对新年增福、增寿的祈愿。

当代画家们往往把水果、蔬菜画入岁朝图,如桃子、石榴、芋头、萝卜、白菜、蘑菇、山笋、菱角、稻谷、香橼等。像白菜、萝卜、芋头和香橼等为冬季常食的果蔬,除了人们对它的感情之外,也宜于寄寓人们对生活富足的期望,真切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诉求。

齐白石《岁朝图》张大千《岁朝清供》潘天寿《岁寒图》钱松嵒《岁朝图》

瓶和瓶花是岁朝图中反复出现的构成元素,用于祝愿一年的平顺、安康。瓶子的意象主要是取其“瓶”与“平”谐音,并与其它物象一起表达吉祥寓意和讨个“口彩”。除了花瓶,酒具、茶具、鞭炮、灯笼、石头、盆景也经常出现在画面中。

古人画岁朝图寄予美好寓意,而在现代,很多传统习俗被取缔,比如放鞭炮。人们也越来越没有仪式感,觉得过年没有意思。但其实,还有很多传统习俗不被人了解。放鞭炮是仪式,画岁朝图也是仪式,我们可以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选择更适合我们的仪式感,主动寻找“年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