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用一段神话故事展开,可能曹公想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故用这样的方式铺垫,但是,写着写着他又觉得如果全是虚构故事那么未免落入《西游记》的套路,所以他只能用半真半假的写作方法来为读者呈现一个大家族的儿女情长、人情世故以及荣辱兴亡等。
前几天听白先勇和蒋勋两位大师解读《红楼梦》,都提到了第一回的情节,直言曹雪芹用神话传说的故事虽不新颖但运用得很独特。开篇特意提到大荒山、无稽崖和青埂峰,首先给人一种空旷的视觉感,其次谐音“青埂峰”可代表“情根峰”,不正是紧扣贾宝玉“情种祸胎”的秉性吗?
历来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众多,虽然大家在分析观点时多各持不同意见,但对于第一回的见解倒是出奇的一致,认为开篇即给全书定下了悲凉荒芜的感情基调,尤其是那四句题在青埂峰下一块大石头上的四句诗,极为重要。虽然这首诗看似简单,但是寓意深刻、贯穿全书。接下来,就让我们分析下该诗: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正版红楼梦全六册白话文版曹雪芹著京东查看已下架这首诗是曹雪芹依托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借此表明这本书一开始命名为《石头记》的缘由。曹公由该楔子虚构这本书的故事是由一道一僧带一块顽石体验红尘而起,自己则是旁观者。但是,现实正如脂砚斋批注所言:“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其实,真正讲故事的正是曹雪芹自己,但他却偏偏借神话和儒释两家代表来引出,我猜一方面是不想让后人知道该故事中的真实内容,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读者知道,所以很矛盾。故,只能用这个模棱两可的方法供后人自己去猜测。
先来看诗的意思。“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是对神话传说及贾宝玉化石为人故事的高度浓缩概括。谁无材?表面上看是那块被女娲遗弃的用来补天的石头,实则是曹雪芹用来自嘲的。石头是被剩下的石头,没有才能去弥补天空的漏洞;曹雪芹则自比石头,暗示自己没有能力挽救濒临崩溃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家族衰败的现实,以至于不得不像贾宝玉一样“枉入红尘若许年”。读到这里,我们也许能体会曹雪芹“一把辛酸泪”的真正含义。
“枉入红尘若许年”表面上是写顽石自己陈述白白来到人间许多年,到头来物是人非一场空;其实这也是曹公感慨自己家族富裕的时候不懂居安思危,只是一味地享受红尘,结果虚度了年华,蹉跎了岁月。其实,这也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主要观点。
人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现实中居安思危的人少之又少,历史洪流中淹没了多少富贵家族,摧毁了多少雕梁画栋。犹记得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带来的震撼,仍因那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彻夜难眠……古来今往,太多如贾府一样盛极必衰的警戒故事,可是历史一直在重演,永远不变的是那红楼一梦。但愿,此后再有无材补天的“顽石”,能够在多年红尘中有所警醒,有所体悟。
往期精彩推介
月光下的荷花,美如国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不过如此吧?
写月亮的几句诗,唯美浪漫又不失哲理,值得收藏
入伏来临,酷热难忍,且看古代诗人如何写三伏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烦请告知,立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