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海外80载,苏轼唯一亲笔画《枯木怪石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尺寸不大却是传奇,这幅图凭什么价值如此之高?
苏轼,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全才式艺术巨匠。这幅《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去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手卷墨笔画,苏轼的绘画作品留存至今的几乎凤毛麟角,这幅是现今唯一一幅能确定是苏轼真迹的作品。
《枯木怪石图》图源网络画面只有一棵树,一个石头,还有石头后面的几簇矮竹,内容虽简单,但这幅图却一点也不简单。南宋费补之在《梁溪漫志》中曾惊叹:“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黄庭坚看完后曾写了这样一句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枯木怪石图》局部图源网络《枯木怪石图》局部图源网络这幅画从宋代一直流传到年到了书画商白坚夫手中,然后被卖到了日本,直到年在香港佳士得被公开拍卖,以4.亿港币成交,成为仅次于北宋诗人黄庭坚《砥柱铭》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第二高价,可见优秀的字画作品是最优质的传世财富,收藏溢价增值空间巨大。
这幅画好在哪里?贵在何处?画作中的竹、怪石、枯木,可称为“东坡三君子”。枯木屈曲盘折状似鹿角,顽石状如蜗牛盘旋如涡显现出顽强生命力,竹子暗藏生机充满希望,这幅画背后那种枯木逢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艺术感染力,可遇不可求。
米芾题跋刘良佐题跋北宋时期的画家并没有在作品上落款的习惯,这幅画也不例外,此画并无苏轼的落款,但画上有“宋四家”之一米芾的题跋:“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米芾的题跋认为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
米芾的书法作品非常难得,更别说苏米墨宝同在一张作品上,世上很难再找到第二件了。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大家觉得这幅作品表达了东坡先生怎样的心情呢?
好的字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历史上以收藏字画作为投资的人数不胜数。好的字画收藏投资,不仅能装饰家居还有溢价传世的价值,相较比其它投资形式,字画的升值空间广阔投资风险较低。和不二轩书画一起,学习书画艺术,传承中国好书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60.html